“一带一路”打开欧盟-东盟合作新维度

亚太日报

text

一边是东盟六大经济体高达1.2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另一边是欧洲日益高涨的保护主义论调,这样的现实似乎难以让人们对经济前景保持乐观。但如果把“一带一路”倡议纳入视野,全球经济则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气象。理由很简单,“一带一路”将掀起未来数年的投资、建设和贸易热潮,并由此创建出全新的经济生态系统。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东盟不断扩大并日益富裕的城市人口推动着对住房、学校、医院、公路、铁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根据汇丰分析,要满足东盟六大经济体——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在这些领域的需求,意味着到2030年需要投入高达2.1万亿美元的资金。而相关政府目前已有计划提供的资金仅为9,100亿美元。

如何填补这一庞大的资金缺口?笔者认为,若辅以适当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亚洲和欧洲企业可以在合适的项目上携手合作、共同投入。

其实,两大市场之间已有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相关数据显示,欧盟企业为东盟贡献了大约六分之一的外商直接投资,仅2015年对东盟的投资合同额就高达201亿美元。在欧洲本地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东盟市场的增长潜力显得更具吸引力,双边贸易额也从2010年的1,470亿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2,010亿美元。

如今,新的经济助推力正在逐步壮大并发挥效应,带动拥有6.25亿人口的东盟地区迈向繁荣。到2025年,东盟市场的消费力有望增长至英国的两倍。而为实现这一愿景提供动力的正是东盟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数十年来,基础设施一直是东南亚发展的瓶颈。公路、铁路和港口等硬件基础设施以及生活供水、污水处理、学校和医院等服务性基础设施都亟待维修、扩建或开发。随着东盟各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首要发展任务,而这正是以互联互通为宗旨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切入的领域。

据相关统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截至2016年10月,已有超过300家中资企业进驻东盟八个国家的26个经济合作区,投资总额达17.7亿美元。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等多个东盟国家已经与中国开展“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包括数个已进入实施阶段以及更多正在筹备中的项目。

这些正是从事工程、施工、维修、物流、建筑和商业服务的欧洲企业应当把握的机会。这些企业与其在国内的经济困局中寻求出路,不如放眼东方,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以隧道钻探机械、零部件生产和维修而闻名的德国企业,还是以围堰填海、土地挖掘见长的荷兰企业,都可以在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建设项目中尽显优势,大有作为。

更关键的是,这种参与所带来的绝非只是短期收益。“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和目标在于互联互通,这就意味着基建设施并非互相孤立,恰恰相反,它们是更广泛的、可持续的经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一经济生态系统在促进区域繁荣的同时,也将为所有参与方创造长远的商业价值。这就需要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放眼国际,充分认识区域互通的价值,发掘潜在的商业动力。

欧洲经济智库Bruegel的研究指出,欧洲国家将受益于由“一带一路”带来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和运输成本的降低。以贸易为例,比利时、荷兰、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丹麦、摩尔多瓦、德国、波黑和波兰将成为前十大受益国,其年贸易增幅预计将分别在8%-10%之间。

综上所述,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所释放的经济增长潜力将是各国未来数十年发展的重要契机。其中,依靠互联互通所拉动的东盟经济发展以及所创造的当地市场需求,就可能成为世贸组织成立以来拉动国际贸易的最大机会。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