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庭財富的十年盈虧

APD NEWS

text

居民消費畢竟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七成,因而有較多經濟學家傾向於認為,美國經濟短期內將維持溫和增長而非強勁復蘇。

美聯儲近日發佈的家庭財富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美國家庭的房地產、股票等資產總額減去信用卡等債務後的家庭資產凈額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準,也創下1945年有該項統計以來的新高。在為這個消息叫好的同時,值得將過去十年來的美國家庭財富盈虧變化做一番梳理。

從2003年開始至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美國家庭資產凈額持續上揚,直至在2007年達到峰值。在金融危機前美國家庭財富攀升的過程中,股市財富累積和房價上升成為齊頭並進的雙引擎,金融資產和住房市值佔2003年家庭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63%和27%,到了2007年這兩項比值變化不大,依舊為63%和28%。

回顧那幾年,美國過度放寬房貸標準以推升住房擁有率和房價,美聯儲在科技股泡沫破滅後為迎戰通縮而在2001年至2003年大幅降息,從而釋放大量流動性,都是美國家庭財富上漲的重要原因。月有陰晴圓缺,房價和股價都沒有只漲不跌的道理。

在次貸危機引發樓市泡沫破滅後,美國全國的平均房價暴跌約三成,泡沫嚴重的佛羅裏達、內華達等州的房價腰斬,美國樓市低迷的表現一直持續到去年。從2009年以來,美國家庭住房市值的復原速度明顯慢於股票等金融資產,到了今年第一季度,金融資產和住房市值佔家庭資產總額的比重分別為69%和22%。這從側面佐證,美聯儲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股市造就的財富效應顯現,而美國樓市復蘇仍處在爬坡路上,畢竟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和奧巴馬政府的樓市助力政策傳導到樓市的鏈條更長。

與2007年相比,2008年美國家庭財富深度縮水超過12萬億美元,直至今年一季度財富總量才超過2007年的66.9萬億美元。不過,這只是名義財富量上的變化,美聯儲聖路易斯地區儲備銀行近期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如果計入過去五年多以來的通脹因素和美國新增加的380萬個家庭數目,平均每個美國家庭所擁有的財富量仍低於2007年。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信用卡和與之伴隨的借貸消費模式風靡美國,而金融危機則給美國民眾的消費理念帶來巨大衝擊,這一衝擊留下的烙印在美國家庭資產負債表中清晰可見。儘管自2009年以來,美國家庭財富已開始逐漸復原,但從2008年起,美國家庭削減債務的去杠桿化一直沒有中斷,目前包括信用卡負債、房貸、車貸、教育貸款在內的美國家庭債務總額尚不及2006年的水準。

涵蓋信用卡消費的週轉性信貸是美國民眾消費熱情的晴雨錶。截至今年4月,按年率計算的美國居民週轉性信貸總額為8498億美元,這項數據在經歷了2009年8.8%和2010年7.6%的大跌之後,雖在2011年和2012年微弱增長,目前還是比2008年低15%。在這一數據背後,是一些美國家庭主婦剪碎自己的信用卡或是讓信用卡束之高閣的新持家之道。

美聯儲的一項統計顯示,2007年,72.9%的美國家庭擁有信用卡,其中61%的家庭經常使用信用卡;到了金融危機後的2010年,擁有信用卡的美國家庭比例降至68%,也即在三年內約有500萬個美國家庭關閉了信用卡賬戶,而經常使用信用卡家庭佔比也降至55.1%;2007年,35%的美國家庭擁有四張以上的信用卡,到了2010年,這一比例降至32.7%。

美國經濟已經連續15個季度保持增長,能源、出口、製造業都是此輪美國經濟復蘇進程中的亮點,但由於美國經濟的基本增長模式仍是債務驅動型的消費經濟,家庭財富回升自然會讓美國民眾高興,但在美國民眾沒有感覺腰包鼓鼓時,難以期待他們持續大手筆消費。居民消費畢竟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七成,因而有較多經濟學家傾向於認為,美國經濟短期內將維持溫和增長而非強勁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