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为什么这么白?它是怎么形成的?中国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等方法发现,白虎的毛色及相关性状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成果表明有关白虎是一种遗传缺陷的观点是错误的。
北京大学罗述金、李瑞强研究组和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等机构进行合作,对一个由7只白虎和9只黄虎组成的家系进行了全基因组遗传连锁分析,并对 其中3只亲本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白虎由SLC45A2基因的一个氨基酸突变所致,这一结果在对另外无亲缘关系的130只虎的基因型分析后 得到最终确认。
SLC45A2是一个已知的毛色决定基因,该基因的多样性与人的肤色以及马、鸡、小鼠等其他一些动物的毛色有关。而白虎中的SLC45A2基因突变主要影响毛发和皮肤中黄色和红色色素的合成,对黑色色素的影响较弱。
罗述金研究员25日告诉新华社记者:“白虎的遗传研究解决了白虎形成之谜,证明白虎不是基因缺陷个体,而是虎的遗传多样性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据罗述金介绍,白化动物通常体表没有任何色素合成,毛色全白,眼睛是红色。而白虎除了白色的底色皮毛之外,体表有深褐色到黑色的条纹,并且眼睛是蓝色。
该研究成果将以封面论文的方式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白虎是虎的亚种孟加拉虎野外发生的一种罕见突变型。野外白虎的记录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但由于白虎奇特的毛色特征,导致了人类大范围的猎杀, 加之栖息地的破坏,目前白虎在野外已经灭绝,最近一次目击并猎杀白虎的记录发生在1958年。幸运的是,1951年,一只名为莫汉的雄性白虎在印度的雷瓦 地区被捕获,随后引入动物园繁殖,现在世界各动物园里的白虎都是莫汉的后代。
由于白虎的毛色是一个隐性遗传的性状,动物园为了获得更多白色的个体,采用了近亲繁殖的策略,从而导致了白虎中出现流产、畸形、斜眼等不良表型。于是有专家认为,白虎属于基因缺陷的个体,不值得进行保护。并由此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