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王小鵬 付敏 餘俊傑)7月8日,在北京南五環一家影院,很多年輕家長帶著孩子一大早就來到影院門口,守候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的最早一場。這部講述奇幻愛情故事、有著客家土樓、精美梯田等中國元素的影片,歷經12年終於和觀眾見面。
隨著各年齡段學生進入假期,中國電影暑期檔也開始進入高潮。8日當天,《大魚海棠》《寒戰2》《搖滾藏獒》等頗受關注的電影“扎堆”上映,它們連同這個檔期一起被市場寄予厚望。回望上半年,中國電影市場高開低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界對暑期檔本身和中國電影市場超過北美的積極預期。
《中國電影報》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票房達246.86億元,同比增長約21.9%,其中,一季度票房144.93億元,同比增長約50%。但進入4月以後,市場連續三個月陷入低迷狀態,有的月份票房同比甚至出現負增長,給習慣了“高歌猛進”的電影人和投資者帶來了“陣陣寒意”。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影視傳播學者尹鴻認為,國產影片整體品質低於預期是二季度票房表現欠佳的一個因素。他說,雖然這三個月有《瘋狂動物城》和《美國隊長3》等進口片的投放,但是電影市場總體處於一個溫和的狀態。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也認為,春節檔之後,優質國產大片供應不上,導致了二季度票房偏冷。“相比好萊塢大片,國產大片與觀眾聯繫度更緊密,更能貼近中國觀眾,更能符合他們的需求。”他說。
業內人士認為,觀眾消費需求歸於平穩,也是一個原因。“去年三、四線城市院線的擴張吸引了新的消費群體走進影院,而如今這波嘗鮮勢頭已經過去。”尹鴻說。
據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79%的新建影院佈局在三線及以下城市,如火如荼的影院建設激發了當地的觀影熱情。隨著三、四線城市的院線達到率大幅增加,一些中小城市裏“消失”多年的影院再次出現在街頭。
鋻於中國電影市場正發生結構性變化,本土電影人才和創意都有限,業內人士認為二季度出現的“偶然性”下滑屬於正常現象。
饒曙光說,從觀眾層面來看,中國電影市場近年來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影迷年輕化。在此趨勢之下,暑期檔近年來風生水起,成為電影人爭相追逐的熱門檔期,也是撬動下半年票房的重要節點。
2015年的暑期檔創造了許多“佳話”。例如,該年的7月18日,在《捉妖記》《煎餅俠》《大聖歸來》等影片強勢帶動下,國產電影以一己之力突破單日票房過4億元的門檻,一舉打破此前《速度與激情7》上映時創下的3.83億元單日票房紀錄。
但是,基於上半年行情、市場擴張規模和影片品質等因素,業內人士對今年暑期檔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認為單日票房奇跡或月度井噴恐難以重現。
饒曙光認為,一批有號召力的國產影片將有可能扭轉二季度低迷的狀態,再次掀起一個熱潮,為中國電影市場注入活力。“但是,強勢影片集中推出既有可能出現互相提升的局面,也有可能發生內耗和廝殺。”他說。
尹鴻認為,目前暑期檔還沒有全面拉開,要做出一個準確的預測“還是很難”。“中國電影市場正處於新老換代的階段,一切都是新的,很多因素沒那麼可控,經常會有黑馬的出現,有一些本來被認為有很高票房的電影,上映後卻沒有理想的效果,暑期檔結果如何很難判斷。”尹鴻說。
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樂觀的業內專家估計,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將達到600億元,並將於2017年超過北美票房。無論中外電影交出什么樣的“成績單”,今年的暑期檔都將對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完)(實習生葛孟超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