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美国政客“退群”世卫的行径是损人害己的自残!

text

“不合吾意就退群”,这是美国政府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的一贯套路。如今,在全球合作抗疫最吃劲的时候,美国领导人日前竟然以世卫组织“拒绝执行美方所要求的改革”为由,宣布美国将终止与世卫组织的关系,并将向该组织缴纳的会费调配至别处。这一自残式的霸道做法与单边行径,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面对全球疫情蔓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病毒的最有力武器。然而,美国一些眼中只有股票与选票的政客,毫无科学理性可言。这些人把“许诺、甩锅、威胁”作为抗疫三部曲,在疫情防控失败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眼看疫情之火越烧越旺,要殃及自身,他们就把敢于直言、尊崇科学的世卫组织当作泄愤“甩锅”的一个靶子,连蒙带诈,从“断供”到“退群”,赤裸裸地打压不愿违背良心听从其挑唆的世卫组织,将自身政治私利凌驾于国际抗疫大局之上,离群索居、自命不凡,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抗疫战线“害群之马”。

事实上,美国政客拿出来的终止美国与世卫组织关系的所谓理由,根本站不住脚。作为联合国下设专门机构,世卫组织与美国联邦政府不存在隶属关系,美方有什么资格要求世卫组织按它的意志去做、为美国政客荒唐混乱的抗疫举措背书?难道世卫组织也要推荐消毒液之类口服抗疫?

世道早就不同了,形只影单的美国政客不要低估了他人的智商,也不要以为国际组织就是他手里的橡皮泥。没有多少人会稀里糊涂地跟着美国政客走上众叛亲离的求败之路。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领域最权威、最专业的国际机构,世卫组织在协调各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第一时间向全球拉响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警报、发布关于如何检测发现和管理潜在病例的指导性意见,到组织向100多个国家运送个人防护装备和诊断测试工具、与世界各国合作加快研发疫苗,再到组织召开世界卫生大会为全球抗疫行动制定路线图,世卫组织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赞赏。

也正因如此,在美国单方面宣布将退出世卫组织后,国际社会纷纷批评美国政客这一任性决定将损害全球公共卫生利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欧盟对世卫组织领导国际社会抗击疫情的支持,敦促美国“重新考虑”退出的决定。德国卫生部长延斯·施潘通过社交媒体发文称,美方宣布与世卫组织断绝关系,是全球卫生事业经受的一次挫折。意大利卫生部长斯佩兰萨在社交媒体上强调,如今需要的是一个经过改革后更强有力的世界卫生组织,而不是一个弱化的世卫组织。

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对美方此举的意图也普遍予以揭批。英国《卫报》发表文章指出,美国领导人这一举措证实了国际社会的怀疑,即美方从未打算与世卫组织展开对话,而是出于政治原因作出离开该机构的决定。文章称,“他寻求将大流行在美国造成的破坏归咎于世卫组织”。俄罗斯政界高层人士发表声明指出,这是美国领导人在大选前迈出的“笨拙的一大步”,目的是因抗击疫情不力而转移公众视线。正如观察人士指出的,美国现任政府上台以来,在国际社会奉行“美国优先”,大搞单边主义,威胁退出世卫组织不过是其“毁约退群”系列剧的最新一幕。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领导人所谓“将把向世卫组织缴纳的会费调配至别处,以满足全球迫切的公共卫生需求”的说法,恐怕又是在编故事骗人。截至2月底,美国仍拖欠2019年世卫组织超过70%的会费。美国著名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的文章透露,早在2月中旬,在白宫公布的2021财年预算中,就已明确要求国会削减一半以上的世卫组织拨款。在全球抗疫形势最为吃紧的时候,有谁还会相信赖账成性、“退群”成瘾的美国政府愿意出钱帮助全球抗疫吗?这不过是那些惺惺作态的美国政客编出来的又一套骗人的鬼话罢了!

当前,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累计确诊病例逼近180万,累计死亡病例近10.4万。对于美国政府“退群”世卫的决定,美国国内舆情汹涌,纷纷指责这将使美国本已艰难的抗疫之路雪上加霜。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尼塔·罗伊称,“疫情已夺去10万美国人生命,此举将美国置于进一步危险之中”。美国医学会主席帕特里斯·哈里斯指出,“在一场已经导致逾10万美国人死亡的全球疫情下,切断与世卫组织的关系毫无逻辑可言。这使得解决这场公共卫生危机面临更多挑战”。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指出,美国依靠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伙伴关系,共享包括冠状病毒的治疗方法和潜在疫苗开发在内的重要数据和信息。文章警告说,如果没有国际合作,美国对冠状病毒和其他疾病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将变得滞后。

病毒没有国界,单打独斗无法战胜它。美国政府中断与世卫组织联系的决定逆流而动,只会把美国进一步推向孤立,变成这个地球上货真价实的孤家寡人。

全球合作的潮流浩浩荡荡,世卫组织并不会因为美国的退出而停止运转。但美国民众的生命则会因美国政客疯狂、短视、自私的决定而面临更大的危险。这一点,那些满嘴“人权”的美国政客,难道视而不见吗 ? (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