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僵尸号里发现了资本的浪漫

text

你们最近发现了没?社交媒体上的僵尸号竟开始搞创作了。

逻辑混乱,但情绪饱满:

最初,僵尸号的使命很简单:吹大粉丝数,提高账号影响力,于是,人们便取“僵尸”行动简单、数量众多、没有灵魂之义称呼它们。

那时的僵尸号单调且沉默,但随着平台算法日渐严苛,僵尸号们不得不做出改变——伪装成活人。这些赛博拾荒客将四处抓取的文字、图片拼接在一起,装点自己的首页。

笨拙、荒诞,再加一点浪漫,僵尸文学就这样诞生了。

而你不知道的是,这些乍看逻辑混乱、颇有人工智障气质的离谱家伙,早已为它们背后的人创造了可观的财富。

最早让我注意到僵尸文学的,是微博上的一则挑战,挑战者需要在8首诗中分别辨认出德国诗人保罗·策兰和僵尸号的作品。

我自信满满地在内心里提交了答案,直到博主公布的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输得一塌糊涂。

于是在胜负欲的驱使下,我开始对僵尸文学产生了兴趣。

稍做功课后,我发现,这些随机的文字碎片拼接起来,反而充满了超现实的审美趣味,一个又一个僵尸号竟成了中文互联网崭新的浪漫金矿。

这不只是猎奇,还是一场赛博寻宝运动。在僵尸号创作的庞大海洋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触动自己的诗意碎片:

但大部分情况下,它们的内容是混乱的,时而歇斯底里地狂飙垃圾话,时而发梦般喃喃自语,这些发言看似荒诞却异常魔性,好像暗藏什么了不得的启示,像极了某些人写的现代诗:

它们总能给你惊喜,甚至还会cosplay狗粉丝:

此外,魔幻惊悚题材也必须安排,看看下面这张图,好像在暗示食人魔主题的B级片,恐怖指数直接拉满:

当然,荒诞混乱还是文艺界常见的套路。下面这条日本都市传说碰瓷中国神仙,其想象力不亚于 《孙悟空大战奥特曼》。

△在某个瞬间,我觉得这是一首好诗

渐渐地,本来被造出来做别人粉丝的僵尸号们竟有了自己的粉丝,爱好者们乐此不疲地在互联网上寻找新的僵尸文学,并将其投稿分享。

而有时,他们也会按捺不住自己的创作欲、尝试打破活人和僵尸间的边界,开展僵尸文学cosplay大赛,表现出众者则会被尊称为“带尸人”。

甚至还有人总结了一整套“僵尸创作方法论”:文字力求乱中有序,标点最好用错几个,头像必须又糊又土。

由此可见,僵尸文学的学问远不止文字,它是一门多媒体复合艺术、一场互联网文化动员,是流量时代特有的风景线。

然而,往更深了挖,僵尸文学只是僵尸号生态表层的一面,在这些僵尸看似无序的行为背后,则隐藏着悄悄运作了数年的金钱密码。

透过任何一门生意你都能看到人性的漏洞,灰色产业尤甚。

社交媒体版的马太效应是:粉丝多者粉丝愈多、影响力愈大,相应的,其他人的发声空间就会缩小。

因此,任何想要闯出名声的人都不会容忍自己在平台上“被折叠”,他们自然而然地去寻求扩大粉丝量的手段,就和你小时候哭着闹着要买合体玩具一个道理:不怕大家都没有,就怕别人有我没有。

影响力带来的甜头不止马斯洛金字塔尖儿那点自我实现,做得好就能有饭恰,你激动不激动?

当然,抛开商业原理空谈人性漏洞纯属耍流氓,僵尸号产业能盈利,还是因为它被纳入了更大的资本运作中,搭上了平台流量变现的顺风车。

以微博为例。

查看微博盈利结构,可以发现其最核心的渠道就是广告,而影响广告主决策的最直接标准正是流量数据,这里,自然是僵尸号们发光发热的地方。

△2019Q2微博业绩,可以看出广告明显占据大头

为了进一步摸清僵尸粉的运作模式,我亲自找到了一家僵尸号店铺,和他们的客服聊了聊:

这家店是典型的小作坊,但不妨碍我们从它切入,一探僵尸号工厂的业务模式:

微博、微信、百度问答应有尽有,不过这家交易量最大的服务,还是微博加粉。

由于马上要辞职了,客服小哥不嫌麻烦,陪我唠了会儿嗑。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定价问题。

这牵扯到僵尸粉的质量,由于各家生产的方式不同,也有着不同标准:活跃度、牢固度、是否自带粉丝、能否能够互动,等等等等……

但最核心在于:僵尸粉能否像活人一样,或者说,(在平台识别面前)僵尸粉能否被认作活人。

这家店的粉丝业务分为普通粉、高级粉、超级粉、超级达人粉,反正这类头衔的命名逻辑基本上和游戏里的段位差不多,价格也相应地从低到高往上涨。

给大家个价位表自行体验下什么水平:

那么,这些粉丝是怎么来的呢?

最低级的僵尸粉是早期依靠新浪微博的接口漏洞凭空产出的,它们只能进行关注的操作,无法转评赞,头像和首页更是一片空白,名副其实的僵尸,除了多没有任何优势,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

而那些所谓的高级粉、超级粉的生产流程更加复杂:一是盗取废弃账号,二是盗用身份,利用爬虫软件批量抓取用户的真实信息,再生产出一个僵尸版的用户,这样的账户会发内容、有真人头像,在平台的算法眼里,它和真人账户没有区别。

这些高级粉通过专门的养号机器进行维护,在程序的指导下,它们会定时转发、评论、点赞,同时还会四处抓取随机的文字和图片充实自己的首页。

而这,也是所谓僵尸文学的由来。

聊着聊着,我突然想到一个扎心的问题:卖僵尸粉能挣多少钱呢?

小哥告诉我:僵尸号的生意,说到底其实也是一个走量的活儿。同一个老板名下有几十家店铺,分别投放到不同的平台。如果把老板的所有店铺加在一起,是年入百万的水平。

由于这些粉丝会脱落,所以,开启了买粉之路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为了避免被抓住把柄,大部分买家都会尽量扩展自己的购买渠道,所以专营一家店铺的收益远低于用多家店铺覆盖市场。

问完了盈利状况,我又问起了目标群体。

除了明星网红和他们的背后团队,来买僵尸粉的主要是两种人,他们组成这门生意的长尾市场:

一种是被绩效KPI压得喘不过气的新媒体小编、企业宣发,对于他们来说,花钱刷数据是为了抚慰自己无处安放的才华,更是破财消灾,躲过老板斥责的不二法门。

而另一种则是饭圈女孩,“艹数据”是衡量对哥哥热爱的量化指标,因此他们成了这些僵尸粉作坊的大客户群。作为物美价廉、便于获取的黑科技,这些刷量工具被饭圈女孩在自己的社群里孜孜不倦地分享给战友们。

△饭圈女孩的养号教程

在与从业者聊过之后,我大致了解僵尸粉产业的运作逻辑。大资本吃肉,小作坊喝汤。

他们绝对料不到,自己拿来赚钱的工具居然承载了别样的文化趣味,如果说拼多多文学是平台自主破局的有意之举,那么僵尸文学则是无心插柳的产物。

有人说,他们从“僵尸”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大环境一无所知、兢兢业业工作、却留下很少的痕迹,纷纷感概找到了赛博难兄难弟、web3.0版工具人。

更有人认为,僵尸文学最大的张力并不是机器人与诗人身份的对立,而是它们的内容就像每个平凡人的生命一样野生而多元。

人们对僵尸文学的解读千差万别,僵尸号载入当代文学史指日可待。

不可否认,僵尸文学的确很浪漫,这些参差多态的表象拥有相同的审美内核,它告诉着我们:

“资本世界的浪漫真理只有一条,那就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