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仁川:方便而簡單

亞太日報

text

9月12日,朝鮮運動員在仁川亞運會運動員村餐廳領取食物,該餐廳可容納3500人同時就餐。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亞太日報仁川9月15專電 記者李海堂】沒想到幹了20多年的新聞工作,我第一次涉獵體育,受命參加9月19日至10月4日在韓國仁川舉行的亞運會報導。雖然是體育報導的菜鳥,但新奇使我產生了一些寫稿的衝動。初到仁川,給我的突出印象是:方便而簡單。

由於飛機晚點及過關和啟動證件的過程,我們亞太總分社一行10人14日晚11點(比北京時間早一小時)15分才抵達仁川亞運會媒體村,這恐怕是本村當晚接待的最後一批“村民。但接待人員依然精神飽滿地接待了我們,她們細心而周到,還會簡單秀幾句中文,讓我們有了親切感。

9月12日,在仁川亞運會運動員村開村儀式上,旗手升韓國國旗和亞運會會旗。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接待人員給我們每人一串鑰匙,頗像多年前單位給自己分房。我們3位男士住進一套三居室的房間,房間面積約120平米,客廳很大,每人一個房間。房子很新,有些許油漆味。有些地方諸如廚房被包裹著,不能使用。這可以理解,會後這裡可能就會成為一個韓國之家的住所。

房間乾淨整潔,一些小小的設施使這裡更像一個家。進門每人有一雙布拖鞋,客廳裡有電視、茶几、冰箱,每人有一套洗漱包,包裡有牙刷、牙膏、洗髮露、沐浴露、潤膚露,房間裡有桌子、檯燈甚至抽紙面巾,衛生間裡有浴巾、衛生紙。可以說,設施雖然小巧簡單,但一應俱全。

房間唯一的缺陷是窗戶沒有紗窗,夜間有蚊子光顧。在次日上午的交談中,大家都交流著昨夜打死了多少個蚊子,似乎消滅多少蚊子也是一種戰果。

早餐廳裡,看到一隊穿著整齊劃一服裝的人,他們來自朝鮮,還是依然那麼有秩序,有紀律。

9月12日,各國運動員在仁川亞運會運動員村餐廳就餐,該餐廳可容納3500人同時就餐。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從媒體村到媒體中心的班車半小時一班。在15日早上8點發出的班車上,全部是新華社記者,頓時覺得新華社的強大和勤奮。

一路上,看到農田、蔬菜大棚和苗圃以及公交站,很像北京郊區的房山。路兩旁的燈柱上,有用韓文和英文書寫的亞運標語。在重要路口,偶爾還能看到中文標語。

路上,沒有設亞運專用車道,也沒看到警察,要經過很多紅綠燈。由於是週一,路口堵車較嚴重。8公里多的路程,我們的班車走了45分鐘。這也許正是承辦大型體育賽事的應有狀態。

圖為9月12日拍攝的運動員村外景。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到了媒體中心和廣播中心,看到了高大的現代建築,眾多志願者和員警堅守崗位,彩旗、標語也多了許多。濃濃的亞運氛圍撲面而來。

記者領到的採訪包是由中國的贊助商提供的,他們的廣告也所處可見。

媒體中心到處都是忙碌的記者們,可以想見一場媒體大戰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