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喬新生觀點文章《 當民主發展脫離法制軌道 》,評論台灣“反服貿大型示威:
台灣青年的這次大規模集會示威行為,實際上是台灣民主扭曲的表現,它會使正常民主脫離法律的軌道,同時也會讓台灣的青年人競相效仿。
台灣青年佔領“立法院的舉動,讓海峽兩岸知識界產生了嚴重的分裂。部分學者認為,這種行為恰恰反映出台灣的民主憲政精神,通過集體抗議示威,讓政府和立法機關的權力受到約束,讓公民的權利得到張揚。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佔領立法機構行為是典型的民粹主義表現。台灣已經是民主社會,如果對政府或者立法機構通過的決議表示不滿,那麼,完全可以在來年大選時,以投票方式表達自己的政治意願,這種癱瘓立法機構阻礙行政機關工作的做法,只能會加大台灣的政治運營成本,讓普通台灣人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坦率地說,這兩種觀點都一定的價值。任何民主行為都要付出成本,如果擔心民主的成本過高,而不敢通過民主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那麼,政府就會為所欲為,整個國家甚至有可能退回獨裁的時代。但是,如果徹底阻礙立法機關開展工作,那麼,有可能會把少數人的意見淩駕于台灣民意代表之上,從而成為破壞憲政體制的表現。
換句話說,選民通過合法選舉產生的民意代表應當通過合法的程式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青年人認為民意代表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那麼,完全可以通過合法的渠道向民意代表施加壓力。當前這種做法實際上是越俎代庖,是代替民意代表表達政治訴求。這樣做既無助于台灣立法機構正常發揮作用,同時又無法真正體現台灣的民主精神。可以這樣說,台灣青年的這次大規模集會示威行為,實際上是台灣民主扭曲的表現,它會使正常民主脫離法律的軌道,同時也會讓台灣的青年人競相效仿。
或許在有些學者看來,台灣青年人佔領立法院,其目的是為了阻止台灣立法機構審議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台灣的利益。且不說這樣的政治訴求是否合理,僅從程序角度來看,如果把個人的意願強加在立法機構身上,否定合法選舉的立法機構民意代表的作用,阻礙他們正常行使自己的職責,這本身就是破壞現代民主政治的表現。
台灣立法機構的民意代表可以利用現有的規則,採取一切手段阻止服貿協議通過,但是,任何人不能在立法機構指手劃腳。這不是一個價值判斷問題,而是一個最簡單的法律問題。可以設想,如果每一個公民對民意代表發表的意見不滿意,都可以直接宣佈佔領議會,那麼,這樣的民主政治還是正常的民主政治嗎?
海外一些學者之所以對台灣青年表達抗議行為表示同情,是因為台灣的民主政治出現了結構性的問題。民進黨執政時期,對台灣的選舉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結果是台灣民主政治變成了政黨政治。少數政黨充分利用選舉規則佔領了台灣的立法機構。正是這種不合理的選舉制度,讓少數群體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主要黨派在審議台灣經濟政策的時候,黨同伐異,結果是台灣的立法機構缺乏效率,作出的決議也缺乏公正性。
此次台灣青年之所以佔領立法機構,正是看到了台灣立法機構議事規則中的缺陷,他們不願意看到立法機構審議通過服貿協議,但又無從阻止,因此採取了一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可以這樣說,台灣在民主政治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制定了不合理的法律規則,從而使一些中小黨派被徹底摒棄在台灣的立法機構大門之外,導致一些弱勢群體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台灣青年可能意識到,通過立法程序根本無法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因此,他們借助於服貿協議在立法院審議的機會,對台灣的立法機構公開發難。不管台灣的青年人對於服貿協定的內容是否真正瞭解,單從他們行為效果來看,他們實際上已經佔領了台灣輿論的制高點。
筆者不想對服貿協議進行逐條地評論,因為台灣長期發展市場經濟,已經培養了一大批經濟專家,他們能夠從台灣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與大陸方面展開服貿談判,並且爭取最好的結果。大陸方面更多的是從海峽兩岸經貿關係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因此,在一些條款上作出了實質性的讓步。可以這樣說,這是台灣能夠爭取到的最好結果,也是大陸方面發展海峽兩岸服務貿易最理想的規則。
台灣青年之所以反對服貿協議,恐怕是害怕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就業崗位,試圖保護台灣服務貿易市場,從而確保台灣青年人充分就業。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既不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邏輯,同時也不符合台灣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 台灣青年人提出的各項訴求,包括反對暗箱操作,具有非常鮮明的政治色彩。
海峽兩岸在服貿談判的過程中,台灣方面已經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如果把服貿協定的簽訂看作是一種暗箱操作,多少有些牽強附會。這說明台灣青年人在表達政治訴求的過程中,沒有抓住主要問題,掩蓋了鬥爭的焦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立法院的佔領行為持續下去,那麼,台灣的工商界人士以及普通居民將會奮起抗爭,到那個時候台灣佔領立法院的青年將會處於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
台灣是一個政治性的社會,多黨政治為每個群體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提供了政治平臺,而台灣定期舉行的政治選舉,則使得各個政黨可以在法律的引導下公平競爭。 台灣部分政黨、部分群體之所以熱衷於街頭政治,就是因為他們從中嘗到了甜頭,他們希望以此引起台灣居民的高度關注,從而尋找走向政治舞臺的終南捷徑。 事實上,台灣當今社會的一些政治精英,大多都參加過街頭抗議遊行示威活動,他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台灣的青年人,民主選舉是靠不住的,只有在民主選舉政治之外,通過街頭暴力行為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才能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也才能登堂入室,從而在台灣的政治資源中分一杯羹。短期內,台灣的這種政治格局無法改變,還會有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到街頭政治運動中,通過這種方式積累政治資本,通過這種方式吸引公眾注意的目光。
部分學者主張,應當依照法律的規定採取強制行為,徹底改變台灣目前民主政治發展中出現的這種奇怪現象。不過,在筆者看來,這是民主政治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這也是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歷史宿命論。台灣一代又一代政客們通過街頭政治吸引公眾的目光,並因此而走上政治舞臺的中央。早晚有一天,台灣的普通居民會厭倦這樣的政治遊戲,他們更願意看到負責任的政客,而不願意看到花枝招展、彩旗飄揚的政治集會遊行示威活動。
每到選舉季節,台灣各政黨領袖都反復呼籲自己的支持者主動投票,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台灣的民主政治已經開始進入理性階段,越來越多善良的台灣居民已經厭倦了當前這種毫無節制政治遊行示威活動。這些活動對於改變台灣的政治生態品質沒有任何的幫助,對於促進台灣經濟的發展沒有絲毫的幫助,對於台灣居民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也沒有任何的幫助。
現在台灣行政首長和立法機構正在尋求妥協之策,相信在台灣朝野各界的努力下,這場政治風波會逐漸平息。但是,這場政治風波給海峽兩岸乃至海外華人的內心深處將會留下非常大的陰影。說到底,這是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問題,這是一個合法與非法的問題,這是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的大是大非的問題。 在民主政治發展的過程中,如果不同意多數人的意見,可以直接訴諸于武力,那麼,這樣的民主政治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大陸方面強調政治協商制度的優越性,台灣立法院所發生的一切,可能會給大陸執政者強烈的暗示,那就是在發展民主的過程中應當更多地依賴協商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因為在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的大背景下,即使通過民主程序解決政治問題,也難以避免出現街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