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出土漆器屏風表面上的文字。新華社記者萬象攝。
(記者 袁慧晶、沈洋、程迪)南昌西漢海昏侯墓14日進入主槨室清理階段,考古工作人員清理出若干屏風組件。考古專家在屏風上發現人物像和題字,題字部分“孔子”“顏回”“叔梁紇”清晰可辨。專家初步確定,屏風上的人物像包括孔子像,或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孔子像。
專家認為,這將為研究孔子的實際形象提供珍貴的實物資料,也從側面印證了西漢中晚期統治階層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深入貴族階層的情形。
記者在考古發掘現場獲悉,考古工作人員共發現了多塊漆屏風組件,按照相互關聯拼接後整體寬50-60釐米,高70-80釐米。
“其中一塊內容豐富,上有題字,為墨寫隸書,能辨識出‘孔子’字樣,又有上下兩個人物像,上方的人物像只能看出一個類似剪影的輪廓,下方的人物像頭部模糊不清,但衣領部分細節清晰。”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副組長、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仲立介紹,結合題字初步判斷漆屏風上所繪聖賢像中有孔子。
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認為,這或是迄今以來所有載體上發現的最早的孔子像。而此前最早的孔子像出現在山東東平縣的東漢(公元25年—220年)墓室的壁畫當中。
據史料記載,漢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上流階層紛紛將崇儒作為一種時尚。“這是貴族階層的一種文化氛圍。在這種背景下,室內裝飾也開始出現聖賢像。推測這件屏風是海昏侯生前所用,因為屏風並不屬於古代喪葬制度中必備的物品。”張仲立說。
題字部分能清晰辨認“孔子”“顏回”“叔梁紇”等人名,專家認為應該是關於孔子的生平的描述。除了孔子等幾個字外,還能看清楚“野居而生”字樣。張仲立認為,這與《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的孔子“野合而生”儘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內涵不一樣,有待後續進一步研究。
據悉,屏風的使用在西周初期就已開始,當時是天子專用的器具,象徵帝王權力。到春秋戰國時期,屏風的使用已相當廣泛,出現了精巧的座屏。到漢代,屏風的使用更加普遍,尤其是漆屏風,它屬於考究的傢具,只有富貴人家才能擁有享用。屏風一般陳設於室內的顯著位置,起到擋風、遮蔽、隔間的功用。
此次出土的屏風做工精緻,具有極高的藝術水準。“這次發現的屏風並非普通的漆木屏風,漆木板的背後還有一塊同等長寬的銅背板。”張仲立告訴記者,“這種由漆板和銅板共同構成面板的屏風製作工藝為漢代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
海昏侯墓位於南昌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東南約1000米的墎墩山上,整個墓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目前已經出土各類文物1萬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