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基報告:中國班輪航運連接度全球領先

text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易淩)儘管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全球航運業依然陰雲籠罩,但世界航運巨頭丹麥馬士基集團最新發佈的一項報告指出,中國在班輪航運連接度上大幅領先全球其他國家,這意味著中國在降低貿易成本、增強貿易競爭力上依舊潛力巨大。

該集團28日首次發佈的《馬士基集團在中國影響力報告》中指出,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佈的班輪航運連接度指數,2004年到2012年間,中國班輪連接度持續提高,2012年這一指數達到156,遠超全球平均值24,也領先美、德等航運強國。

班輪連接度是指在某一航線網絡上,以指定成本和時間將貨物從一地運輸到另一地的能力,取決於一個國家的船舶、航線和航運企業數量,以及最大船舶尺寸和總運力,是衡量一個國家航運業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一國貿易發展的晴雨錶。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馬士基集團可持續發展部戰略與風險管理首席顧問約翰·康諾普·邦說,“班輪航運連接度的提高顯然讓中國貿易更具競爭力。我們的研究表明2004年以來,其帶動了中國進出口量分別增加了30%和40%,相應的貿易總值達6860億美元,這一成就主要源於中國近年來在航運基礎設施建設上的集中投入和與外國航運公司的有效合作。”

但他同時指出,隨著集裝箱航運市場的日漸飽和,中國下一個挑戰是降低目前高昂物流成本,以跟上產業轉移和內需增長的步伐。

馬士基(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彥辭說,目前中國是馬士基全球最大的市場,也是其戰略增長市場,目前該集團在華航運業的市場份額為13%左右,過去幾年馬士基航運在中國,尤其是華南地區發展的速度放緩,但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內需的強勁增長將成為馬士基的新機遇,而隨著中國製造業向內地轉移,成都、武漢等二三線城市也是他們重點關注的新興市場。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航運企業陸續出現大規模虧損,中海發展等中資企業也難逃厄運。馬士基航運北亞區行政總裁施敏夫表示今年“日子也不會好過”,各大航運公司還繼續訂造新的船舶,預計2014年全球運力將增加5%-6%,而市場需求將下降3%-4%,運力過剩的情況將持續到2015年甚至更久,這直接導致全球運價持續下滑,而馬士基暫無調整運價的計劃。

“但是我們在中國的發展還在穩步進行。我們在中國訂購的20艘3E級集裝箱船舶,是我們在亞洲航線上運營最成功的船舶類型,目前已經交付了8艘,餘下的將以每六週一艘的速度陸續交付。”施敏夫說。

馬士基集團產業涉及航運、石油開發、物流和零售等多個領域,是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旗下的貨船1924年首次進入中國,改革開放後1984年再次回歸中國市場,其在華的業務主要包括航運、集裝箱碼頭經營以及物流,目前在中國有35家分公司,員工1800餘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