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老兵:我的抗戰 我的感悟

APD NEWS

text

台灣老兵近照,楊劍秋(左)陳東曙(中)龔劍飛(右)。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在抗日戰爭勝利68週年之際,新華社駐台記者探訪了多名在台老兵,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抗戰故事。走過槍林彈雨,老人們“沒有戰爭的晚年,最幸福等等人生感悟,給予今天的兩岸後輩深刻的啟迪。

龔劍飛:“台灣守過四行倉庫的可能只剩我一個了

年齡:101歲。籍貫:湖南慈利。

所屬部隊:稅警總團、中國遠征軍。參加主要戰役:淞滬會戰、遠征軍入緬作戰。

抗戰故事:八一三抗戰(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我在上海打了一個星期,隔著一條蘇州河,日本人的飛機整天在頭上盤旋、轟炸。我們打退日本人的一波波強渡,最後就是拼刺刀肉搏,我們班只有我一個人活著出來。

現在台灣守過四行倉庫的可能只剩我一個了。謝晉元(第五二四團副團長)帶的部隊抵抗非常頑強,後來台灣還(根據這段歷史)拍了電影《八百壯士》。

打完這次,原來的部隊已經被打散了。我療完傷後又加入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緬甸的草有這麼高(坐著比劃齊胸的位置),我們條件艱苦,沒有綁腿,只能穿草鞋,螞蟥就一個勁地鑽到肉裏吸血。可就是這樣,我們穿草鞋的和穿皮靴的(指日軍)打,還打贏了。

感悟:打仗不是那麼好玩的,你們太年輕不懂,經歷過那麼多次生死的滋味,錢不用那麼多,夠用就行。

楊劍秋:“最光榮的是見證了史迪威公路通車和遠征軍會師

年齡:90歲。籍貫:四川遂寧。

所屬部隊:中國遠征軍54軍。參加主要戰役:高黎貢山反攻及收復騰衝。

抗戰故事:1943年4月8日我從軍校畢業時,抗戰正進入最慘烈、最艱苦的時期,我被分配到雲南大理加入54軍36師106團。這年5月我們部隊強渡怒江,向日軍的高黎貢山防線發起全面攻擊,對手是日軍王牌軍第56師團。

高黎貢山腳下是晴空萬里,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山頂,冰雹雪花劈頭蓋臉砸下來。為了禦寒,我們連防毒面具都燒了取暖。加上敵人佔據天險居高臨下,這真是一條血路啊。

可是犧牲最大的還是打騰衝,每前進一尺,都是用纍纍白骨換來的。打完仗後,有些屍體還來不及掩埋,夜裏滿天飛的都是屍體的磷光。那個場景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後來,遠征軍續向畹町、芒友追擊日軍。我這輩子覺得最光榮的就是見證了史迪威公路的通車典禮,以及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在芒友會師。史迪威公路打通了,才能鋪PVC管道運汽油。抗日時候艱苦啊,戰場上流傳一句話“一滴汽油一滴血。

感悟:現在台灣很多年輕人已經不記得日本人侵略的歷史了。你們這一代是最幸福的,不曉得戰爭的滋味。我常說,沒有戰爭的晚年是最幸福的。

** 何智叢:“最對不起的是我的太太**

年齡:92歲。籍貫:河南鄭州。

所屬部隊:陸軍獨立第一旅。參加主要戰役:豫皖邊區對日作戰。

抗戰故事:我親眼見過日本人的燒殺搶掠,不光是南京大屠殺啊,哪裏都有大屠殺。高中沒畢業我和許多同學就去報考軍校,大家都下定決心要和日本人幹,不做亡國奴。

1941年我入伍,基本是在豫皖邊區,阜陽、渦陽、懷遠一帶和日軍打拉鋸戰。我現在腿邊還有一個大坑,是炮彈炸的。

當時有一些汪精衛的偽軍,他們從心裏也不想當漢奸,經常給我們暗地裏通風報信,告訴日軍要進攻的地點和時間。有這些情報幫忙,我們打了好幾次勝仗,也成功地躲過幾次偷襲。

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後,我終於回到老家探親。父母、姐姐都死了,但我最對不起的是我的太太。我是抗戰勝利後回老家結的婚,可是沒幾天部隊就開拔,最後到了台灣。太太當了幾天新娘就在等我,在我回去前一年去世,還是沒等到。

感悟:不打仗的日子很好,兩岸不能再自己人打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