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大唐西域記》殘卷現身新疆吐峪溝石窟寺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劉傑)記者從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了解到,通過反復分析確認,吐魯番吐峪溝石窟寺出土的一件文書為佛學經典名著《大唐西域記》寫本殘卷。武漢大學教授陳國燦認為,該殘卷應是目前學術界所知道的數十種《大唐西域記》中年代最早的寫本。

這件《大唐西域記》寫本殘卷於1981年出土於吐魯番地區的吐峪溝石窟寺,殘卷高16.5釐米,長19.5釐米,整篇殘缺近三分之一,正面裱糊有其他文書,殘卷字體娟秀,上有殘存漢文10行。

殘卷寫本雖沒有年代,但考古人員結合寫本正面裱糊的官方文書和《大唐西域記》完成的時間即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研究斷定,其距今約1300多年,屬《大唐西域記》卷七《戰主國》條下。

陳國燦介紹,目前學術界知道的《大唐西域記》版本多達數十種,從19世紀下半葉以來,又被譯成法、英、日等多種外文譯本。在吐魯番寫本被發現之前,年代較早的古寫本為敦煌寫本,距今1200至1100年間。

《大唐西域記》,又稱《西域記》,共有12卷。書中綜敘了貞觀元年至貞觀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見聞,記述了玄奘所親歷的28個城邦、地區、國家之概況,有疆域、氣候、風土、人情、語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等,是研究中古時期中亞、南亞諸國歷史、地理、宗教、文化的珍貴資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學、佛教遺跡的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