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将成全球公共产品”,体现中国担当

新京报网

text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18日晚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出的加强疫情防控六项建议、中国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此次世界卫生大会,中国方面提出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同时郑重承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作为最早遭受新冠疫情大规模袭击的受害者,中国较早开始经济和社会的恢复、重启,并努力将自己应对疫情的经验、教训和国际社会分享,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向国际社会尤其最需要帮助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抗疫帮助。

此次世界卫生大会,中国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国际援助等一系列承诺,正是秉承了当前抗疫急需、各国殷切期待的团结原则。

新冠疫情来势凶猛,在短时间内对世界各国民生、经济和社会造成重创,此时此刻,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合作抗疫,成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控制疫情的关键所在。

而作为全球公共卫生战略协调枢纽,作为国际卫生防疫合作的关键机制,WHO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全球一盘棋”控制疫情,尤其对于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国家的疫情应对,WHO不可或缺。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一道,加入为WHO、为全球抗疫大局雪中送炭的行列,充分表现出负责任国际家庭成员的担当,也让更多人重新看到了国际合作抗疫的希望。

新冠疫情是一种全新的疫情,各国对病毒和疫情传播的规律了解不充分,迄今尚无确切可靠的专项特效药和疫苗。尽管迄今全球有至少7种不同疫苗正在试用,约20种疫苗“候选”,至少130个以上专家小组致力于相关研究,但不确定性依然很大。

一方面,疫苗研究的成本和代价很高,失败率居高不下(有统计称,迄今94%的候选疫苗被证明效果不明显),非每个国家所能承担。

另一方面,许多有识之士根据某些国家政治、商业领袖此前的言行,担心出现某些国家率先研发出疫苗、却囤积居奇谋取经济甚至政治“赎金”,推行单边利己的“疫苗狭隘民族主义”。

不少专业人士指出,如果是这样,不仅穷国、小国、弱国、落后国会成为疫情“洼地”,付出更惨重代价,且全球团结抗疫的“一盘棋”也将被无情打乱,早日控制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蔓延,也就势必成为泡影,始作俑者本身也将作茧自缚。

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疫情,团结和扶助弱小是不可或缺的。建设一道强大的全球防疫体系,巩固全球防疫大局,需要各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始终奉行生命至上的原则,强化全球卫生系统的薄弱环节,防止出现“木桶效应”。

此次世界卫生大会上,中国郑重承诺,一旦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此举在国际间普遍担心“防疫国际团结”遭破坏、“疫情狭隘民族主义”成为伤害各国人民、尤其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政治疫情”之际,无疑是一针让许多人如释重负的“镇静剂”。

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国际社会积极支持WHO可持续性对国际抗疫大局的正面效应。这无疑有助于WHO更有效地发挥协调全球疫情应对战略,主导对发展中国家防疫帮助等应有作用,对全球、全人类战胜疫情至关重要。在此关键时刻,中国的承诺与担当令人瞩目,其意义也将被历史所证明。

作为此次疫情的重大受害者之一,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再次用行动体现出自己的责任、担当。到头来,世界各国也只有团结协作、相向而行,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才能早日赢得全球抗疫的共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