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挑戰杯“舉行,粵港聯合支持高校學子創業創新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訊】11月16日下午,第十四屆“挑戰杯”中航工業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下簡稱“競賽”)決賽新聞發布會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行。共青團中央學校部部長、全國學聯秘書長杜匯良,中航資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孟祥泰,香港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譚嘉因,廣東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米銀俊,團廣東省委學校部部長武一婷,以及30多家新聞媒體出席了發布會。新聞發布會由全國學聯辦公室主任柏貞堯主持。

“競賽”終審決賽將于11月16日至20日在廣東工業大學舉辦,21日至22日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峰會。本屆“競賽”以“大眾化、國際化、產業化、常態化”為目標,以“開放、融合、協同、發展”為辦賽理念,吸引了全國2000多所高校,200多萬大學生直接參與。經過層層選拔,有528所高校(含香港高校7所,澳門高校3所)、1569件作品(含香港高校58件、澳門高校11件)參加國賽的初賽;共有318所高校的783件作品進入終審決賽,其中包括來自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等10所著名的港澳高校的40件參賽作品。作品分自然科學類和哲學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作品涵蓋了機械與控制、信息技術、能源化工、生命科學、數理等六大學科;哲學社會科學類作品涵蓋了法律、哲學、社會、管理、經濟、教育等六大學科。

為期一周的終審決賽日程緊湊而豐富,共安排了約23場比賽、講座、論壇、會議及相關活動。其中重點活動有:

一是開幕式

以弘揚創新、創業和創客精神為主線,分為《潮起·嶺之南》、《創變·致青春》、《未來·更美好》、《夢想·向前沖》四章,采用嶺南民間舞、光影舞、女生重唱、跑酷等形式,勾勒出一幅嶺南大地創新萌動、青年學子胸懷夢想奔向“創”時代的美好圖景;

二是“對話大師”系列學術講座

共有4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Prof.GeorgeSmoot,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Prof.Jean-MarieLehn,IEEE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沃爾夫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工程院院士鄧青云將為參賽師生帶來最頂級的學術盛宴;

三是首屆“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峰會”

峰會將于11月21—22日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屆時約200名內地師生代表將赴港,與境外的師生和嘉賓共同參與論壇交流;

四是“中國青創板”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省部共建簽約儀式

團中央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國青年大學生創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簡稱“中國青創板”),共建內容包括成立“中國青創板”省部共建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出臺支持“中國青創板”發展的配套政策、設立“中國青創板”專項扶持資金、設立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政府引導基金、研究出臺具體舉措降低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本、繼續探索完善“中國青創板”的運營機制、建立與全國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對接機制等,重點將“中國青創板”打造成為輻射全國,為全國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或企業提供包括孵化培育、規范輔導、登記托管、掛牌展示、投融資對接、交易及退出等各項綜合金融服務的資本市場平臺。本屆“挑戰杯”項目成果將在“中國青創板”掛牌,助推優秀競賽項目落地轉化;

五是“挑戰杯”優秀作品展暨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

落地于嶺南的本屆“競賽”,體現出四“合”特點。一是突出時代主題的內涵切合。本屆“競賽”以“挑戰青春,萬眾創新”為主題,以“粵港特色、市場元素、創新主題、成果孵化”為辦賽思路,依托粵港兩地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優勢與豐富的創新創業資源,引領創新大眾化,正是適應時代要求,與時代主題相切合的一次青年科技盛會;二是凸顯粵港兩地的協作聯合。本屆“競賽”由廣東工業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聯合承辦,改變以往“一校承辦”、“內地承辦”的傳統模式,開創了“兩校聯辦”、“粵港合作”的先河,實現往屆比賽不能比擬的國際影響力。組委會確定了“1+2”的賽事體制,即“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主體賽+“挑戰杯”香港地區選拔賽和“智慧城市”國際專項賽;三是增進青年學子交流融合。首次使用線上互動游戲形式宣傳“競賽”,吸引更廣大青年學子參與進來,首次開展了“兩岸四地大學生創新實踐挑戰營”與“兩岸四地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訓營”,首次探索組織了“粵港青年公益行”活動,粵港聯合舉辦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峰會等等;四是促進創新與創業要素聚合。設置優秀作品展暨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推動“挑戰杯”競賽由展示走向交流、交易的即時雙向互動模式,以期促進大學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前期,組委會已與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廣東科學中心等相關單位合作,共同策劃高新園區、企業、風投等與優秀學生科技作品對接,推動一批競賽成果與企業簽訂成果轉化、落地創業的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