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D校園記者 | 南鑼鼓巷:七百年浪漫,最有京味兒的風流古巷

亞太日報

text

圖文| 香港中文大學 範思憶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元代胡同的傳統民居區,也是最賦老北京風情的街巷。口味挑剔的美國《時代》周刊,曾精心挑選了亞洲25處不得不去的地方,中國有6處上榜,南鑼鼓巷就是其中之一。

四年前,“南鑼鼓巷”地鐵站的建成為這裡帶來了更多的商機。作為一個至今已有740多年歷史的北京老胡同,南鑼鼓巷以它絕無僅有的北京胡同原貌,文藝浪漫的各類時尚店鋪,神秘深邃的歷史名人宅邸,中西合璧的傳統風味美食,逐漸取代三裡屯和後海,成為北京新的時尚地標。

趁著周末,起了大早,帶著相機,邊欣賞著河道兩岸的春色,一邊慢慢踱步走向這條風情古巷。

七百年風流人物,宅邸深處的名人傳奇

懷念老北京的人喜歡回到這裡,因為這裡的深巷中總是保存著最久遠最鮮活的故事,從明朝將軍洪承疇到北洋軍閥馮國璋、從文學大師茅盾到畫壇巨匠齊白石,這裡的每一處宅院都有數不盡的人物風流,在歷史的長河中默默佇立,或記錄著王朝更替、家族興衰,或講述著歷史浮沉、世代滄桑。

“青蓮錯植宮闈中,驚鴻一瞥顧游龍。荒塚不解春風意,夢裡曾經紫禁宮。”一百多年前,帽兒胡同的一戶貴族宅邸內,大宅的男主人喜得千金,這個女嬰就是清代後宮的最後一位主人,婉容。直到到1922年與溥儀結婚,婉容在帽兒胡同的宅院中住了整整十六年。當年她大婚時,就是從這座寨子嫁出來的,傳聞當時的京城百姓都來看熱鬧,附近的酒樓都被占滿了。如今,百年前皇室大婚時的熱鬧早已湮沒在尋常人家的柴米油鹽之中,而來到帽兒胡同游覽的游客們,仍是期待著可以從帽兒胡同院落的灰磚黛瓦中窺探昔日的歷史碎片。

末代皇後婉容婚前故居

出了婉容故居,沿著帽兒胡同向西方向出發,走不到百步,折向南邊的巷子走幾步便到了雨兒胡同,再向東走便到了雨兒胡同13號院的齊白石舊居紀念館。

齊白石舊居紀念館

這是一座清代中期的四合院建築。這裡原是清朝內務府一位總管大臣的私宅,因為建築時私用了皇宮的材料,建制超越等級,因而被參劾,宅子也被分成幾部分出售,13號院只是一部分。解放後,國家文化部撥款買下了這座院子,並提供給藝術大師齊白石居住。

走進四合院,一座齊白石老人的石像赫然映入眼簾,只見石像一席長褂、須發飄飄、目眺遠方,竟是栩栩如生。

齊白石老人的石像

徑直往屋裡走,就是齊白石老人當年的居室了。正廳裡牆上懸著一幅齊白石當年獻給毛澤東的壽桃圖,兩旁一副對聯,上書“大福宜富貴,長壽亦無疆”。房間內的家具也都是根據齊老當年的生活狀態布置,有齊白石老先生用過的畫案和被子。東西廂房裡分別陳列著幾幅齊老的作品和他的生平事跡。整個白石故居古色古香、靜雅質樸,映射著齊白石老人簡練生動、淳厚樸實、天趣橫生的畫風和人格氣質。

齊白石舊居博物館內景

生活與創作融合,民間藝人的浪漫天堂

走在南樓古巷的老街道中,你隨時可以看到一位吹糖師傅將燙手的麥芽糖塊揉搓成型,連吹帶扯,黃褐色的飴糖在老藝人手中越扯越活,本色的糖稀,越扯顏色越淡,沒過多久就變成淡黃色或乳白色,有如玉雕制品;而加了食用色素的糖稀,則越扯越“出色”。吹糖絕對算得上一門“手藝”,手藝高超的吹糖師傅制作出的糖人栩栩如生,讓人舍不得下口。

在吹糖師傅的幫助下,我吹出的“糖人”

制作陶器看似簡單,但動起手來卻發現,這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在南鑼鼓巷中,有好多家制作手工瓷器的店鋪。游客可以花上一個多小時在坐在店裡,由手工師傅手把手地教授制作陶瓷器皿的方法,最後由“學徒”自己制作一份自己的作品,並且由店家燒制好郵遞給創作者。

在征得店家的同意後,我也上手嘗試了一下拉坯的過程。沒想到,看似十分容易的動作,在自己手中就顯得十分艱難。在快速旋轉的轱轆車上,手上微小的動作都將決定拉坯的成敗和坯型的美觀。看來這一們制瓷的手藝還需要耐心、細心、精心的人才能勝任。

隨意走進一家咖啡館,你就可以欣賞到駐唱歌手的動人歌聲。如果仔細聆聽,你會發現,歌手們往往會在在原唱的基礎上添加自己的特色,甚至有時會即興創作和演唱。

我在一家餐廳裡吃了午餐,聽了一位女歌手唱了七八首歌,她穿一件簡單的白襯,抱著吉他,中途沒有休息、也沒有喝水,自彈自唱,聲音厚重而深情。

新舊碰撞與重構,包容時尚的廣闊胸襟

新與舊,交融與重構,傳統與時尚,東方與西方。在南鑼鼓巷中暢游,院裡是藍山咖啡和金湯力雞尾酒,院外是老北京巷子中的冰糖葫蘆和紫米糕。

以巷南鑼鼓巷為中軸,兩側分散出更多的特色胡同,不經意之間的一個轉角就能發現出一片新的天地。在這裡的小巷中暢游,才真正體會到眼花繚亂的感覺,不足十米的街道兩側盡是各色商鋪。或文藝或新奇的店名和精美別致的裝修總是吸引你不厭其煩地走進去探訪新的空間和傾聽新的故事。

一家名叫“舌尖上的童年”的食品店裡,擺滿了80、90後童年時代的小零食,咪咪蝦條、干脆面、無花果干、大白兔奶糖……

而在一家氣味圖書館中,則陳列著香港、台北、東京、莫斯科等世界各地的“氣味標簽”,來到這裡的顧客可以隨時拿起玻璃杯罩,感受代表世界各地的香味,十分有趣。

意大利的傳統冰淇淋

一家冰棍店將意大利的傳統冰淇淋制作方法與老北京冰棍兒融合,制作出色彩繽紛、形態各異的甜點。

胡同裡做爆肚的老北京師傅在遇到外國游客的時候,時不時地地喊出幾句帶著濃重京味兒的外語,憨態可掬。

京扇子

此外,“海小姐的玫瑰餅”、“陳先生的肉肉”、“轉角遇到愛”、“本土意識”這些趣味十足的店名也是一些年輕人店家開設的老北京食品、傳統工藝品的零售店,很值得一逛。在這些店中,你會看到新與舊、東方與西方的碰撞、交融,這種感覺就像將果汁和酒精在燒瓶中相遇、融合,在這些百年胡同中繁衍、發酵,醞釀出一種全新的浪漫格調和美好味道。

(圖文編輯:李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