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飛利浦CSO:努力工作是創新之源

亞太日報

text

印度當地時間2014年4月3日,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在印度南部IT城市班加羅爾發佈了其最新研發的適應于印度等南亞國家的本土化創新產品,包括輕便可移動的超聲波檢測儀、可擕式冠心病測試機、多層空氣淨化器以及節能LED照明設備等創新產品。

  該公司首席戰略與創新官吉米·安德魯在發佈會現場稱,印度等亞洲國家的市場和創新性人才在地緣上越來越重要,因而飛利浦在這裡加大對創新中心的投入,這讓我們的產品既有當地語系化又有全球性優勢。目前,該公司在亞洲共設有13個創新園,其中,位於中國上海的研發中心是該公司在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2013年飛利浦在全球研發上投資超過17億歐元。

在新品發佈會當天下午,亞太日報記者專訪了 吉米·安德魯 。以下是專訪內容:

亞太日報:相對于其他公司元老來說,2011年才加入飛利浦的你似乎可以說是“新人,剛來公司時,你對飛利浦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吉米·安德魯(以下簡稱安德魯): 2011年7月我從波士頓諮詢集團加入飛利浦。當我加入飛利浦時,它正面臨著重要的轉型。加入這樣一個有靈魂的偉大公司,令我感到很興奮,同時,此時的飛利浦有些疲憊滯後,可能落後別的我工作的公司差不多10-20年。該公司新上任的CEO也打算進行一番改革,讓它發展更快,更專注于客戶,我們打算利用飛利浦已經擁有的卓越的創新產品、能力和品牌來對其進行根本性的提高。因而我也感覺面臨著挑戰。

亞太日報:飛利浦在其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偉大的創新,例如,50多年前它發明了電動刮胡刀,1960年代初期發明了盒式磁帶答錄機,之後發明了錄影機、CD機和DVD等,如今還推出數位盒帶和鐳射音像盤,還計畫在歐洲推廣超寬螢幕高清晰彩電系統。飛利浦如何一直保持創新能力,有何秘訣?

安德魯 :問得很好,但是我們沒有秘訣。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努力工作。飛利浦是一個創新的公司,這是我們的優勢和偉大性所在,但是過去的十幾年,飛利浦有些滯後了。我覺得,現在要讓飛利浦的每個員工意識到,把創新放在首位,雖然這是飛利浦一個很明顯的特點與理念,但並不是被每個員工牢記在心中。我們現在要在員工頭腦中增強這些重要的理念和願景,並增加對創新領域的投入。

亞太日報:您能給我們一些具體的關於飛利浦“全球視野,本土創新的例子嗎?

安德魯 :正如我在發佈會上介紹的,例如一個煮飯器的設計,在中國我們針對其煮米飯的功能,而到了巴西則把它設計做黑豆飯的烹具。又如,對於空氣淨化器的製造,我們採用全球性的平臺,但是針對不同的國家,我們的設計非常有本土針對性,特別是滿足本土顧客與市場的具體需求。在荷蘭的產品與在印度、中國的產品都非常不一樣。我們在全球利用基本原理來生產產品,但針對具體國家與地區的產品卻各有不同。

亞太日報:在中國你們擁有第二大的研發中心,在亞洲也有13個創新園,為何你認為新興市場對飛利浦如此重要?

安德魯 :飛利浦最大的研發中心在荷蘭,第二大研發中心在中國上海,那裡的創新人才比印度的研發中心還要多。我們重視新興市場的原因有:第一,亞洲新興國家擁有很多優秀的人才,一個強調創新的公司需要大量的創新人才。其次,新興國家的市場很大,飛利浦必須要進入當地國家才能設計出符合本土化顧客的產品。在中國,我們有適合中國數位互聯網規則的數位產品能力,我們生產符合中國顧客特點的產品。中國和印度是很重要的市場,以它們為基地,也可以研發適合亞洲其他國家的產品。

亞太日報:印度市場與中國市場,哪個更大?中印市場有何不同?

安德魯 :就銷售量而言,中國的市場比印度大。比較中印兩個如此之大之複雜的市場非常難,因為它們太不一樣了。

亞太日報:你們在印度市場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安德魯 :最大的困難也是我們一直面臨的困難,即如何讓我們的創新產品更加本土化。我們很擅長于創新,但我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我們在印度加大投入研發與製造,同時將這些產品商業化銷售到印度市場,我們制定合適的價格,並不斷保證它們能真正地適合當地消費者。

亞太日報:你也同意印度市場是一個價格敏感型市場?

安德魯 :“能否買得起一直是全球所有市場都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市場越大,“能買的起這個指標越重要。要想在印度市場成功,你必須要制定正確合適地讓消費者承擔得起的價格。我在印度孟買生活過三年,給我印象最深刻地是,一定要讓消費者買得起,買得起,買得起。

亞太日報:你們在印度有遇到棘手的印度腐敗問題嗎?你們如何應對?

安德魯 :飛利浦在其做生意的所有地方都遵循基本的商業原則。我們遵循的原則有:正直、做正確的事情、遵紀守法,這關於“我們是誰,我們做什麼的核心信念。無論是在荷蘭,還是在印度等其他地方都一樣遵循。


【人物介紹】吉米·安德魯(Jim Andrew),2011年加入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任首席戰略與創新官、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和執行董事會成員。 24歲的他創立了波士頓諮詢集團,並為多個著名公司進行過戰略與創新方面的工作。他最近還被任命為美國國家創新和企業顧問委員會的特許成員,為奧巴馬政府提供關於創新和企業方面的關鍵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