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4月国民经济:工业生产逐渐恢复,市场销售呈改善势头

亚太日报

text

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5日公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工业生产同比增速由降转增,复工复产扎实推进,生产需求逐步好转。投资活动呈现回暖态势,市场销售也呈现改善势头。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评价4月份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4月份总体经济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的势头。同时,指标的改善有一定补偿性恢复的性质,1-4月份主要指标仍处在下降区间。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她表示有底气、有信心、有挑战。

工业生产逐渐恢复,修复强度仍取决于内外需

4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增速由降转增,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3月份为下降1.1%;环比增长2.27%。

3.png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0.5%,增速较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25.7%、22.2%,增速大幅加快15个百分点以上。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上月为下降3.6%。其中,汽车生产大幅回升,增长5.8%,而上月为下降22.4%。

医疗防疫物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4月份,口罩产量同比增长12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酒精产量增长50%以上。

工业生产逐渐恢复,主要原因是复工复产扎实推进。截至4月24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84.6%的企业已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较4月初上升4.1个百分点;60.8%的企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八成以上,较4月初上升9.6个百分点。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除复工复产进一步提高,4月工业增加值增速转正一方面是因为消费券发放、刺激汽车消费政策使得4月国内需求得到一定修复。另一方面,虽然海外需求下滑,但4月海外供给能力受疫情影响受损严重,仍需国内出口工业产品弥补海外缺失的供给,尤其是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医疗产品。

“4月的工业改善根本上是基建先行的结果,而非赶生产的结果。”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6824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收窄5.8个百分点;4月份环比增长6.1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8%,降幅比1-3月收窄7.9个百分点。

2.png

邓海清表示,基建投资增速的回升,以及汽车产销量的回升,表明最终需求确实在回升,而不是生产空转。

对于未来工业生产趋势,李超认为,5月工业生产将进一步改善,但修复强度仍然取决于内需与外需。内需方面,一是在于持续性,短期靠消费政策刺激,中期看稳就业成效,稳就业才能稳收入,稳收入才能稳消费。二是餐饮等受疫情防控要求影响较大的线下消费场景仍有待进一步修复。

外需方面不确定性更大。海外疫情仍在蔓延,海外复工复产未充分推进,外贸企业的订单需求将承压,可能给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生产带来负面冲击。

汽车类商品销售明显改善,消费报复性反弹概率较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减税降费、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以及发放消费券等多项政策措施拉动消费。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1%,收窄9个百分点。

1.png

中泰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认为,消费降幅有所收窄,体现的是各类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正常,但增速仍然为负,意味着并没有所谓的报复性增长。

从结构上来看,4月份基本的生活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粮油食品类的销售、饮料类的销售都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2.9%。

消费升级类的商品保持了加快增长势头,通讯器材类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速也有所加快。4月份,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2.2%和6.5%,比3月份分别加快5.7和0.4个百分点。

此外,汽车类商品销售明显改善,极大提振4月消费修复。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与上年同月基本持平,而3月份为同比下降18.1%。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4月份乘用车综合销售量同比下降5.5%,降幅比3月份大幅收窄34.5个百分点。

李超表示,4月汽车销量实现了2018年7月以来的首次同比正增长。乘用车的修复一方面源于4S店复工率提升,疫情期间压抑购车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购车需求逐渐回归正常化。

4月餐饮收入2307亿元,同比下降31.1%,线下服务类消费有待进一步修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当前生产端的恢复略快于消费端,这和疫情冲击的特点有关系,很多聚集性的消费、接触性的消费,以及以此为特点的服务,确实还需要一个恢复过程。

刘爱华认为,短期来看,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回归,消费的环境在逐步改善;长期来看,消费复苏的势头也是有条件得到持续的。

“二季度的消费数据有望持续改善。”不过,李超也提到,消费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一季度企业利润下降及失业率上升等因素将滞后反映在居民工资性收入中,二季度疫情的冲击将逐步转向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消费报复性反弹的概率较小,后续消费的修复过程将呈现渐进式节奏。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上升,就业压力仍较大

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

从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变化来看,月度之间调查失业率变化较小,但目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就业规模在缩小。

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也较大。刘爱华提到,4月末外出农民工规模已恢复到往年九成左右,但离正常水平仍有距离。

此外,今年有874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李超预测,三季度失业率或再次冲高。“4月份复工率已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调查失业率仍处于历史高位,证明用工需求的改善出现了一定瓶颈,下一步仍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李超提到,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基建投资力度,通过重大工程项目解决农民工就业;二是进一步放开限制并刺激消费,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六保”,保居民就业是首要任务。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虽然受疫情影响年初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明显减少,但是全年新增就业目标不应该下降,建议仍然设定在1100万。

为了完成保就业目标,唐建伟提出,除加大基建投资力度、推动消费恢复外,还要加快落实各项财政金融优惠帮扶政策,着力助企纾困,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降低。

在对今年全年经济增长预判时,刘爱华同样强调,还是要发挥好自身优势,释放出自身潜力,积极应对目前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帮助企业主体一起应对眼下遇到的困难,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回归正常轨道。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