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亞太日報綜合報道,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兩年後,對美國進行的首次正式國事訪問。此次習近平訪美,正值中國對美投資保持曆史高點,中國經濟問題處於風口浪尖之際。美國總統奧巴馬此次將在白宮紅毯相迎。分析普遍認為此次訪問能夠促進中美關系發展。那麼對於此次訪問,外媒報道主要聚焦於哪幾方面呢?本文盤點外媒的四大關注點。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首日在西雅圖發表演講。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習近平稱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22日報道,在談到中國經濟放緩程度似乎超出全球市場和中國政府預期的問題時,習近平希望海外投資者以長遠眼光分析中國經濟。他說:“在大海上航行,再大的船也會有一時的顛簸。”
報道稱,有人擔心,中國向可持續增長轉型的決心可能動搖。但習近平試圖打消這種顧慮。他說:“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實現改革目標,風雨無阻,勇往直前。”
中國另一個讓全球市場意外的行動是允許人民幣貶值,這一行動引發了資本外流的擔憂。但習近平說:“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推進,中國外匯儲備有所增減是正常的,不必過分擔憂。”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習近平稱,中國經濟運行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並強調,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中國都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
習近平重申,反腐沒有休止符,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改革關頭勇者勝。
據美聯社9月21日報道稱,奧巴馬總統本周將在華盛頓與習近平會晤,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正試圖調整它們在全球化市場上保持的亦敵亦友的複雜關系。
報道稱,正在讓兩國關系發生改變的是中國長達20多年的高速增長局面的終結。中國經濟增速的放慢給向它供貨的國家與企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經濟不僅是在放慢增速,它還開始了重要的轉型。中國政府正試圖讓經濟不再依賴難以為繼的出口和房地產以及鐵路和機場這種基建項目。這些項目的投入往往造成浪費資金。中國政府設想的是建立在消費者基礎上的一種新型經濟,雖然增長速度要慢一些,但更加穩定。
報道稱,中國經濟成功實現轉型對美國來說意義重大。中國舊的發展模式是將廉價的商品賣給美國消費者。這也是造成美國貿易赤字居高不下的一個原因,讓美國經濟逐漸失去了增長動力,也導致了雙邊關系緊張。
調整後的中國經濟將由消費需求來驅動,會購買更多美國商品和服務。從理論上說,這樣的經濟關系會更加健康與均衡。美中經濟相互依賴的程度已經很深。中國是美國第二大商品貿易夥伴,僅次於加拿大。
報道稱,中國公司向美國投入的資金也在不斷增長。據美國榮鼎咨詢公司說,今年上半年,中國在美國的投資額達到64億美元,高於往年的數字。
南中國海:亞太不應成為中美“角鬥場”
據美國之音電臺報道稱,習近平在《華爾街日報》22日刊登的對其書面訪問中談到了南中國海有爭議島嶼問題。這也是美國人談及中國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對此,習近平表示,這些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並表示中國在一些島礁上的工程不影響也不針對任何國家,不應過度解讀。
在引起鄰國和美國不安的南海島礁建設問題上,習近平說,中國對南沙部分駐守島礁進行了相關建設和設施維護,有助於進一步維護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南海航行自由也是美國非常關切的問題。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在中國更加強勢地宣示其海洋權益之際,中國迅速擴張的軍力也讓一些國家感到困擾。
報道稱,習近平表示,中國是一個大國,領土、領海、領空廣闊,具有漫長的邊界線,需要保持適度規模的軍隊。他表示,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在參與敘利亞化學武器外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習近平說:“在國土之外,中國在亞洲沒有任何軍事基地,沒有任何駐軍。”
報道稱,就在中國海軍向距離該國海岸更遠的區域航行之際,解放軍也在努力與美國軍方加強溝通。中美已達成多個協議,包括《海上意外相遇規則》。類似的空中意外相遇規則也在談判當中。
習近平表示,亞太應該成為中美加強協調和配合的合作社,而不應該成為中美互相角力的角鬥場。
網絡安全:願與美方共迎挑戰合力打擊黑客犯罪
9月21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對中國發出嚴重警告,稱中國必須停止政府支持的網絡間諜活動,這是國防安全的一大問題,也是美中關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在《華爾街日報》22日刊登的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專訪中,習近平說,中國政府沒有參與任何盜取商業秘密的活動,也不支持中國企業這樣做。
習近平在表示:“不論是網絡商業竊密,還是對政府網絡發起黑客攻擊,都是違法犯罪行為,都應該根據法律和相關國際公約予以打擊。”
他說:“中美雙方在網絡安全上有共同關切,我們願同美方加強合作。”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22日報道還稱,習近平就網絡商業竊密令中國企業受益的說法予以反駁,並表示願同美方加強合作。奧巴馬政府正考慮用制裁手段遏制這個問題。
報道稱,雖然一再表示中國對外國人和外國企業保持開放,但習近平也說,互聯網同樣要講法治,同樣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氣候問題:中美擴大合作為全球氣候變化談判注入正能量
據美國彭博社報道,科學家宣稱地球正在充滿危險地變暖,中國和美國的手裏掌握著溫度調節器。所以此次訪問,重點議題之一就是進一步擴大氣候變化合作。這兩個國家都力促今年在巴黎簽署一份國際協議,要求所有國家采取措施控制碳排放。
9月15日,首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這是繼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共同發布《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後,兩國再次在氣候變化議題上展開對話與合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峰會的召開,恰逢習近平應邀訪美前夕,令中美氣候合作話題再次升溫。
楊潔篪洛杉磯會見美國副總統拜登吁中美加強氣候變化合作。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4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宣布了減排計劃,美國計劃於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的全經濟範圍減排目標並將努力減排28%。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美國總統奧巴馬負責氣候變化事務的高級顧問迪斯迪斯說,去年是“聲明之年”,今年將是“落實之年”。峰會期間,來自美中兩國的城市和省州共同發表應對氣候變化的宣言,參會的中國城市將宣布努力把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提早到2030年之前,這份“顯著”的承諾將表明中國正視氣候變化,願努力在全國範圍內實現早日達峰,美國城市和各州也會做出新的減排承諾,如加利福尼亞承諾在2050年減少80%的碳排放。總之,此次峰會的成果將見證兩國不斷深化的氣候變化領域合作。
他說,習近平9月訪美期間將繼續與奧巴馬探討氣候變化問題,美中要通過具體的行動來降低碳排放,推進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