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教授潘维廉:别叫我老外,我是厦门人

text

“我系诶蒙郎。”(闽南语,意为“我是厦门人”)在厦门生活30多年的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不仅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学会了几句闽南语。他笑称自己为“厦门人”。

1988年,潘维廉举家来到厦门,“本来打算住几年,后来一年、两年……住了三十几年。”

如今,潘维廉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也成为中国高校最早引进的MBA课程外籍教师之一、福建第一位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中国友谊奖获得者、福建省荣誉公民、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别叫我老外,我是‘老内’。”30多年来,潘维廉已成为厦门乃至中国发展的见证者,“我们见证了中国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甚至也参与了这些变化。”

潘维廉还记得,刚刚搬来厦门居住的时候,厦门道路狭窄、坑坑洼洼,一家人用一辆人力三轮车穿梭于厦门的大街小巷;房子每天停电,公寓楼断水有时会持续三四天。

“今天,这里与当年已是天壤之别。”潘维廉说,厦门已经发展成为非常现代的城市,在这里生活也十分便利,“这座美丽的‘海上花园’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并重,不仅吸引了很多商业和高科技创新产业入驻,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度假胜地。”

潘维廉打趣道:“很多人特地来厦门旅游,我和妻子却一年365天都在享受厦门假期,我们从不厌倦。”

“我们也爱上了这里的人们。”潘维廉回忆道,当他踏上厦门这片土地的时候,他就被这里热情、好客的人们所感染。“面对问题,他们保持乐观的精神,相信事情会变得更好。从那时起,他们的自信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当我了解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中国高效的治理时,我也开始与当地人分享对未来的信心。但我们谁也没有想到中国的转变会如此迅速和彻底。我原以为我们只是为子孙后代种树,以让后人享受荫凉,但不到20年,我们就在一个被联合国都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的地方享受生活。”潘维廉说。

而今,潘维廉正在以亲身经历为中国“代言”。

2018年底,潘维廉的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首发,精选作者30年间47封写给美国家人朋友的私人信件,从一个长期在华生活的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的发展。他还为厦门等城市获得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出力。

1994年,潘维廉驱车4万公里环游中国,并在2019年重温了该次行程。“我亲眼看到,不仅是厦门,连西部偏远城市也不再遭受停电断水之苦;不仅是厦门,甚至偏远的山区城镇和村庄都被高效的铁路公路网连接起来,现在还因‘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其他地区连接起来。”

在潘维廉看来,中国在工程和科学方面的发展,为厦门乃至整个国家提供了基础。而且,中国城市拥有大多数外国城市所没有的东西——各级政府高效追求一个共同目标的体系,这样的体系不以政治为基础,而是以实用的经济、科学和工程为基础,以满足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需要。

“30年后,我们还在这里,而且没有离开的计划。”潘维廉相信,更好的事情还在前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