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檢測中20歲年輕人越來越多

北京青年報

text

【亞太日報訊】國家衛計委與教育部日前聯合發布《關于建立疫情通報制度 進一步加強學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確指出“我國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顯”。為遏制艾滋病在學生群體中的蔓延,兩部委未來將建立學校艾滋病疫情通報制度和定期工作會商機制,衛計行政部門至少每半年向當地教育行政部門通報轄區學校學生艾滋病疫情情況,共同分析疫情發生原因和影響因素,制定防控對策與措施。

通知要求學校應向學生提供咨詢檢測點聯系方式,引導有易感染艾滋病行為的學生主動檢測,同時應嚴格按照規定保護感染學生個人隱私。

**學生易感人群對是否感染一無所知

**

北青報記者昨日就學生艾滋病現狀調查時了解到,當前艾滋病低齡化特征明顯,高校學生甚至初、高中學生通過性行為感染艾滋病的情況并不鮮見。

北京市性病艾滋病臨床診療中心、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主任張彤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心近幾年接待檢測的人群中可以發現,14-20歲之間的年輕人占比越來越高,十四五歲的少年前來檢測已不算稀奇。張彤表示,在去年的世界艾滋病日期間,北京佑安醫院與北京市衛計委等單位在三里屯組織的免費快速檢測篩查活動中發現,接受檢查的幾百名大學生中,艾滋病感染率竟高達10%。而在日常的高危人群主動檢測中,從年齡段上觀察,學生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我們總的檢測量平均一年在10000人次左右,其中不少人是每隔三個月、每隔半年就來檢測一次。”張彤表示。實際上,在檢測人群中,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檢測的人群主要是男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多性伴者、共用注射器吸毒者等高危人群,而其中男男同性戀者又占據了多數。

男男同性傳播超七成

發生性行為前多使用合成毒品

北京市衛計委的通報顯示,去年1至10月,全市新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2932例,較同期增長了21.3%。其中經性傳播2794例,占95.3%,其中男男同性傳播占73.5%,也就是2100人左右。這些男男同性戀者的感染者多為青年,同時也是前往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的主要人群。“從數量上看,學生當中的男男同性戀者前來檢測的比例也不小,幾乎也是目前艾滋病感染的最主要感染原因。”張彤表示。此外,一部分男男人群在發生性關系前后也會使用合成毒品,因此從感染原因上看往往比較復雜,兩者存在交叉情況。

據了解,在男男同性戀當中,特別是學生群體,性行為的發生過程倉促、性伙伴的變化頻繁,導致不少人對性伴侶是否染上艾滋病、是否應采取防范措施、事后自己是否染上艾滋病等情況一無所知。

保護易感人群個人隱私 目前醫院允許匿名檢測

為了解決部分地區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到位、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等問題,此次國家衛計委與教育部聯合發布的通知中提出,今后,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至少每半年向當地教育行政部門通報轄區學校學生艾滋病疫情情況,學校要向學生提供咨詢檢測點聯系方式,引導有易感染艾滋病行為的學生主動檢測。同時,學校、疾控機構、醫療機構要為有易感染艾滋病行為的學生及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行為干預、告知、隨訪管理及抗病毒治療等服務。

北青報記者昨天從北京部分艾滋病檢測中心了解到,在現階段,為了保護個人隱私,針對主動前來要求檢測艾滋病感染情況的人群,醫院允許匿名檢測,除有效的聯系方式外,并不存留其他個人信息。而在初篩中呈陽性的人群,醫院將通知個人前往醫院進一步復核,如確認是陽性,將需要實名信息登記,包括真實姓名、身份證信息、家庭住址等。按照傳染病管理制度,復核后呈陽性的個體信息將由檢測機構上報至疾控部門,并由疾控部門聯系患者治療。

高校:艾滋病檢測并未納入新生入學體檢

目前,無論是在初中高中的體檢還是大學入學的新生體檢項目中,都不包括艾滋病的檢測。而高校校醫院也并沒有專門的艾滋病檢測設施,加之這個群體相對隱秘,所以對于學校中艾滋病患者以及病毒攜帶者或者是同性戀人群,學校并不掌握數據。

某211高校校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學校能做的就是向學生宣傳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引導學生的觀念,如果學生需要做艾滋病的檢測,學校可以提供檢測機構的聯系方式、位置等。但同時,學校也希望能夠掌握校內艾滋病患者的相關數據,這些信息目前疾控部門并不會向學校通報,“知道這些并不是作為招生依據,只是學校是人員密集的聚集區,如果有此類傳染性疾病,學校知道之后能采取一些措施。”

開設健康教育課 高校師資不足

對于不少高校學生來說,生理健康課作為學校的選修課之一并不陌生,防控艾滋病的知識多是課上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學校都有開設。

以北京交通大學為例,從2012年2月,該校開設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大學生青春健康教育”選修課,每學期開設兩個班,每班學生50個人,每學期上課8周共16個課時,“大學生青春健康教育”選修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人際交往等10個左右的主題,預防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約占2個課時。8周的上課結束之后,這些上課的學生就變身為“青春健康使者”,每個人要負責向4至6名沒有選修該課的學生傳播健康知識,并作為課堂考核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大學生健康教育》選修課,基本能夠覆蓋所有在校本科生。

不過,盡管課開起來,學生選修的熱情很高,但學校也存在師資不足的問題。北交大校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校生理健康選修課的老師主要來自學校心理素質教育中心、校醫院的婦科以及人口計生方面的老師,對于一個以理工科為主的院校來說,專業老師確有不足。除此之外,高校開設生理健康課,也會有一些反對聲音,“畢竟現在艾滋病還是一個敏感話題,學校專門開課,有時候會有家長反對,認為學校的引導有問題。”文/本報記者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