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香港經濟其實並非是一潭不起波瀾的死水——一年來,初創公司數目持續增長,顯示香港仍是亞洲地區的創業重鎮之一。據香港商報報道,15日,投資推廣署調查公布,今年共有1558間初創公司在創業空間內運作,年增長493間或46%,其中19%為資訊、電腦及科技行業。
本次調查於8月份進行,合共訪問了40間在香港共享工作空間及創業培育中心和加速器的營運者,發現共有1558間初創公司在這些創業空間內運作。初創企業所在的行業分別是資訊、電腦及科技行業,佔19%;其次為硬件製造(包括物聯網、模型產品及穿戴式裝置),佔14%;第三位是電子商貿/供應鏈管理及專業或諮詢服務,各佔10%。
資訊科技最受青睞
作為最多初創公司參與的行業,香港資訊科技業的先進程度位居世界前列。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網絡準備指數(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 顯示,在參與資訊科技發展及從中受益的程度方面,香港在亞洲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八。
報道稱,香港擁有先進的電訊基建,是香港資訊科技業發達的主要原因。以國際電話通話時間,及電話線、流動電話和傳真機的普及率而言,香港在亞洲名列前茅。香港亦設有亞洲最大的商用衛星地面收發站。2014年,香港在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取得卓越成績,獲得3個大獎及7個優異獎。
據了解,這些初創公司共聘用3721名員工,工作空間共提供4535個工作位,較去年分別增加56%及60%。按來源地分類,有一半的初創企業由本地人士創辦,43%初創企業創辦人來自外地,包括內地及台灣,其餘7%則由回流港人創辦。
港創業熱潮再起
今年年初,內地富豪、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宣布投放10億元支援香港青年創業,行政長官梁振英亦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3億元“青年發展基金”;尤其是馬雲以及中國首富王健林等人白手興家的成功例子,令香港社會再度掀起一股創業熱潮。根據香港青年協會今年初公布的調查顯示,認為“創業”較“打工”好的比率,由2012年的56.7%上升至2014年的61.1%。
多舉措鼓勵創業
其實,特區政府和民間有各種各樣的創業基金,還有一大堆加速器和種子培育計劃,涉及資金數以十億計。截至2015年1月底,港府成立的創新科技基金,共審批了4356宗和資訊科技有關項目的資助申請,涉及金額合共89億港元。創新科技署推行的專利申請資助計劃,協助本地公司和個人,尤其是青年創業家為其發明作專利申請,把成果轉化為資產。
而由政府及私營機構共同發展的數碼港則向資訊科技業提供多方面支援,包括培訓、籌辦商業配對活動及提供財政支援,以培育資訊及通訊科技界的企業和企業家。在2011年至2014年,數碼港協助130多家初創企業籌集了逾1億港元的天使基金。截至2014年3月,已有216家公司進駐數碼港,按年增加66%。
在私人機構方面,一向為青少年提供專業而多元化的服務及活動香港青年協會,從2005年推出香港青年創業計劃,提供創業啟動金、創業指導及專業諮詢、業務支援、資訊及網絡等一站式創業支援,貸款上限15萬元。2012年,青協也與香港按揭證券公司合作推出“小型貸款計劃”,提供小型創業、自僱營商及自我提升三種貸款,並提供適切支援,協助創業及自僱人士。
本土阿里騰訊何在?
投推署公布的數據固然令人欣喜,但這些初創企業中會否出現如Facebook、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商報報道稱,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報道分析了三點原因:其一,香港現有的便利模式阻礙了新生事物的發展;其二,內地互聯網企業勢頭已蓋過香港,短期內香港企業難有發揮餘地;其三,香港投資渠道多樣,天使投資及私募基金概念一直未形成潮流,一部分發展前景良好的互聯網企業已經錯過被投資壯大的機會。
報道稱,互聯網巨頭有個共通點,即改變生活方式的理念。作為亞洲數一數二的國際化城市,香港總能第一時間接收到來自全球的最新資訊,最方便的科技工具能以最快速度被運用在港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再者,香港的支柱行業為貿易及物流,但會展中心每年在不同月份舉行不同主題的貿易展銷會已是多年慣例,憑藉該平台已能吸引全球各地的買家。既然現實中已有搭建好的平台,還有誰會費時費力在網絡上創建能媲美會展的虛擬貿易中心?換言之,便利的生活方式令港人失去迫切改變生活的理由。
報道分析指,內地的互聯網公司(主要指BAT三巨頭)已經進入生態圈的發展階段,全方位的互聯網思維催生了一些新興的概念行業,但在其業務發展的同時,很容易被已經成熟的互聯網公司收購,這些被收購對象當然也包括有創意的香港互聯網公司,更甚者,即使不被買,亦可能被抄。
相比之下,香港並非沒有出名的本土互聯網公司。舉例而言,香港人生活上愛美食,工作上愛跳槽,所以兩大本土網站OpenRice和JobsDB在香港範圍內業務紅火。但未能演變成更加大型的企業,除了關乎兩間公司本身的發展政策,與其融資渠道亦有關係,若能在初期實現公開募資,其針對的市場或許不會局限在本地。
報道同時指出 ,市場是喜新厭舊的,未來的互聯網趨勢一定是往更加便利的生活模式發展。當大多數港人對互聯網生活模式有迫切需求時,便是香港本土初創公司出頭的時機。 王勃有云:“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互聯網時代,香港年輕人並非沒有機會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