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要成為一位騎師,就堅持到底”——訪香港唯一現役女騎師蔣嘉琦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張雅詩)在香港,賽馬是一項普遍被視為男性主導的運動。自本年度馬季於去年9月開鑼,一位年輕女生憑著出色的策騎表現,頻頻成為綠茵賽道上的焦點。她就是香港唯一的現役女騎師蔣嘉琦。

“在比賽當中,男女都一樣,主要視乎自己在場上的技巧和策略。”蔣嘉琦日前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方,男女騎師人數比例各佔一半,就是在香港,也沒有女生比男生吃虧一說,不分男女作賽都一樣公平。

眼前這位纖瘦靈巧的女騎士,梳著馬尾,整齊劉海下是一雙圓圓大眼,猶如鄰家女孩。“最初雖然辛苦,但入行那一刻,我已決定要成為一位騎師,我就堅持到底。”蔣嘉琦的眼神透露出無比堅毅與鬥志,對記者講述她入行以來的點滴,以及對賽馬運動的看法。

今年23歲的蔣嘉琦於去年獲香港賽馬會發出見習騎師牌照,成為15年來首位在香港賽馬上馳騁的女性。包括蔣嘉琦在內,賽馬會歷來只向5位女性發出過見習騎師牌照。

蔣嘉琦。圖/香港東網

在鎂光燈下,蔣嘉琦成功搶鏡頭,不僅因為她是賽馬場上唯一的女將,更因為她一次接一次的傑出表現。今年4月,蔣嘉琦曾在一天的賽事中贏得4場冠軍;至5月份,已累計贏得20場頭馬,這都創出女騎師在香港賽事中歷來最好的成績。

說起入行經過,原來對賽馬認識不深的蔣爸爸是伯樂,發掘了女兒對騎馬的興趣。“八九歲的時候,跟家人到番禺旅遊,試過騎馬,當時就已經很喜歡。後來有一天,爸爸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賽馬會的賽事見習學員計劃,就這樣投身這一行了。”

蔣嘉琦16歲展開策騎生涯,首先在香港賽馬會見習騎師學校接受訓練,然後到新西蘭實習3年,至去年夏天返港,於本年度馬季開始在港作賽。前後大約7年的訓練過程中,蔣嘉琦一方面擴展了對賽馬運動的視野,另一方面學會獨立生活。她笑對記者說,“在香港從來都不做飯,在紐西蘭學會了下廚。當然還有學到當地的文化和跑馬的經驗。”

香港騎師表現出色,可在短時間內賺取可觀收入,知名度也隨之上升,可謂名利雙收。隨著蔣嘉琦在馬場上連連報捷,媒體也紛紛替她計算收入,推算她本季度以來,平均月入達十萬港元。然而,金錢和名譽從來不是她策騎的驅動力。“我的目標是贏每一場比賽,名利反而是其次,最重要是成功感,讓一匹馬發揮到應有的水準,衝過終點,得到大家的認同。”

現在蔣嘉琦寄宿在位於沙田的賽馬會見習騎師學校,每天清晨4時半到馬房展開一天的工作。騎過8至10匹馬,完成約4小時晨操後,才回宿舍吃早餐,接下來是不同的體能課,還要負責打理馬匹,包括幫它們剪鬃毛等。一天的日程在傍晚6時半完結。這樣的生活,在一般人來看或許是艱苦乏味,但蔣嘉琦因著對馬匹的喜愛而樂在其中。

賽馬運動對騎師的體能要求十分高,蔣嘉琦說,一開始不太習慣,尤其她入行時才中學剛畢業。“最初會覺得辛苦,當時一個月的體能訓練,等於中學裏一年的體能訓練。”她說,剛進騎師學校時的訓練比現在的密集,因為要將基本體格鍛鍊起來,才有足夠體力應付策騎。

嚴格訓練,加上對自己要求高,蔣嘉琦不擔心在體能上遜於男騎師。“關鍵在於自己怎麼訓練,學校有很好的課程,每天起碼做6小時體能,目的是要訓練到最頂峰狀態,鍛鍊出高水準去應付每一場比賽。”

訪談過程中,蔣嘉琦回答提問時認真謹慎,甚至帶點拘謹,但一講到馬,就變得活潑,侃侃而談,流露出對馬匹的豐富情感。“每一匹馬都有不同的性格,它們都像小朋友一樣,是要哄的。”她告訴記者,馬最愛吃胡蘿蔔和甜食,不愛吃酸的,而且它們記性很好,誰給過它好吃的,它都記住。

蔣嘉琦說,騎師和馬匹之間要培養出感情,才能在比賽中發揮得更好。“彼此之間的默契很重要,騎師要了解馬匹的性格,才可以讓它很順暢地前進。”

香港的見習騎師,要贏70場冠軍才能晉陞為“大師傅”,也就是正式騎師。蔣嘉琦至今已贏得30多場頭馬,距離達標還有一半路程。“我最希望成為一位頂尖騎師,在技術上不斷進步,贏多些頭馬。”她表示,沒有為自己設定一個時限,要何時成為“大師傅”,目前只想著如何盡力跑贏每場比賽。

蔣嘉琦認為,要成為頂級騎師,需要具備的條件包括:堅持、頂峰體能,以及思考敏捷。“每場賽事才一分多鐘,一下子就要判斷該怎麼走,譬如被別人擋住了,你自己就要想,走外面還是裏面,怎樣才能發揮得最好。”

對於有志入行的年輕人,蔣嘉琦提醒說,最重要是對騎馬感興趣,要喜歡馬,不怕辛苦,有熱誠和堅持。“無論做什么,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和覺得開心。我感到很幸運可以在這一行發展,因為騎馬就是我的興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