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恐造成百万人死亡,这些“钉子户”为何不愿离开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综合 谷悦

本月4日,切尔诺贝利禁区西部发生了多起野火,同时由于赶上大风,火势开始迅速蔓延。据乌通社报道,截至当地时间19日,这场森林大火还未完全被扑灭,但目前已消除了火灾对核辐射废料储存仓库和核禁区内危险物的威胁。

这场大火重新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当年的切尔诺贝利。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辐射尘涵盖了大面积区域。

1587459563(1).jpg

直至2006年,根据相关报道,官方统计数据共有4000多人死亡。但根据科研组织的调查,过去的日子里,由于切尔诺贝利事件死亡人数超过九万人。绿色和平组织则认为真实的数字是官方统计的二十倍之多。

据相关资料显示,世界卫生组织有数据表明,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件约有500万人的生活受到核泄漏的威胁,300万儿童一生都要接受着各种治疗维持生命,有27万人生活在受到严格管控的区域之中,一共有4000人在接触到核辐射之后第一时间内死亡,当年的核辐射至少造成了全球100万人死亡,爆炸相当于500颗1945年投到日本广岛长崎那样的原子弹,至今位于乌克兰境内的普里皮亚季镇依旧是全世界无人敢踏足的禁区。

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为消除辐射危害,保证事故地区生态安全,乌克兰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

image.png

切尔诺贝利发生核爆炸后,大约35万人在爆炸后被疏散,许多人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的地区,包括附近的普里皮亚季市,已经变成了废弃之城。但是,其中一些居民在爆炸和疏散后又重新回到了他们的村庄,尽管当地的辐射仍然非常危险,但这些人至今都还留在那里。这些人如今都怎么样了呢?

伊万·山姆雅诺克,是目前仍生活在辐射禁区的一位90多岁的老人。伊万·山姆雅诺克曾在2016年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切尔诺贝利发生核泄漏后,他拒绝被安置到新的家园,目前仍生活在被划为禁区的一个村庄中。他表示自己没有受到任何辐射的影响,自己的身体也非常健康。“我有时会唱歌,到院子里转一圈,生活也慢悠悠的。”他告诉路透社。

1587459602.jpg

据估计,目前现存的像伊万·山姆雅诺克这样的“钉子户”,大概还有200人左右。这些人无视政府的安全警告,在发生切尔诺贝利事件后,仍然坚持回到自己的家中继续生活。这些人分别散布在禁区中的162个村落中,其中大部分已是耄耋老人。

严格来说,居住在辐射禁区是非法行为。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并没有其他的选择,他们已经和这片生活了多年的土地无法分割。现年84岁的伊万·赛门雅克曾在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说,当初如果不是政府派军队来逼着他们走,他是万万不会离开他的家的。

不过在离开两年后,也就是1988年,伊万·赛门雅克又携他的妻子回到了曾经居住的村庄,不幸的是,他的妻子于2017年去世了。他在被采访时说,在辐射禁区生活是非常艰难的,但他尽量让自己忙碌起来,比如劈柴和喂鸡。另外他补充道,他仍然相信,在发生核爆炸后选择回来村里生活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1587459698(1).jpg

赛门雅克说:“我不喜欢基辅(乌克兰首都),那里太吵闹。但是现在,如果我需要鱼,那么我会自己去钓;如果我需要蘑菇,我就自己去采。”

另外据报道,在伊万·赛门雅克生活的村庄,每周都会有商贩赶来售卖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赛门雅克还说,他的孙女每周六都会回到村庄来看他,还会帮他做饭和打扫房间。对他来说,在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发生前后,他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改变。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