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允許險資參與滬港通

華爾街見聞

text

【亞太日報訊】中國保監會今日發佈《關於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的監管口徑》,這標誌著保險資金可參與滬港通試點業務。

保監會稱,一是有利於保險機構更為靈活地選擇投資標的,緩解資產配置壓力;二是有利於保險機構借助境內和境外兩個市場,優化資產配置結構,防範和化解投資風險;三是有利於保險機構提升投資收益,服務保險主業發展。

險資加入資金“南下”大潮

近日,資金踴躍南下。據WIND數據顯示,滬港通資金也已經連續15個交易日呈現南向流動。15交易日內,港股通累計資金淨流入達412.27億港元。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資金的南下與出海,一方面與境內資產荒造成的投資標的稀缺有關,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也加劇了部分資金的“出境”配置衝動。

現在險資也將加入南下大潮。從類別來看,據上海證券報,以下四類港股對追求穩定絕對收益的保險資金有較強吸引力,分別是:A+H股中有折溢價優勢、稀缺優勢、低估值及高股息率個股、類債券型個股。

據上海證券報援引市場人士稱,“港股市場擁有一批估值便宜而又優質的龍頭企業,尤其是大中型標的,較受保險資金青睞。此外,我們對港股盈利增速較快的成長股也感興趣,尤其是A股沒有的稀缺性品種。”

滬港通 V.S. QDII

此前保險資金參與香港市場,主要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通過委託第三方機構管理的或是在港成立資產管理子公司。

部分機構認為,在操作層面,滬港通與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是平行關係,滬港通不佔用QDII額度,是非常便捷的投資方式。

相比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QDII制度,滬港通具有四大明顯優勢:首先,投資者範圍廣,限制較少;其次,股票無鎖定期, 投資更加靈活,成本也更低;第三,結算由中國結算完成,不需要進行貨幣兌換操作;第四,額度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取得,有利於額度被充分利用。

當前,QDII額度十分緊缺。據外管局公佈數據,截至8月31日,QDII額度已近一年半沒有新增,仍為899.9億美元。外管局公示的QDII額度申請表顯示,最後一筆獲批的額度是在去年3月。

據公開數據,目前獲得QDII基金資格的基金公司共計42家,其中,33家公募基金公司已獲得了QDII額度,而去年至今獲得QDII資格的9家基金公司,卻面臨著有資格沒額度的尷尬。

《關於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的監管口徑》全文如下:

近日,中國保監會發佈《關於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的監管口徑》(以下簡稱《監管口徑》),標誌著保險資金可參與滬港通試點業務。

《監管口徑》要求保險機構投資港股通股票應當遵循審慎和安全原則,加強內控管理,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配備專業人員,有效防範市場風險和投資風險。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明確保險機構直接開展滬港通股票投資應當具備股票投資能力,不具備股票投資能力的保險機構應委託符合條件的投資管理人開展運作;

二是明確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發起設立的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可以投資港股通試點股票;

三是明確保險機構應當將投資港股通股票的帳面餘額納入權益類資產計算,並明確了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發起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投資滬港通股票時,在帳戶開立、投資交易、清算核算等環節的要求。

2007年和2014年,我會先後發佈《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及《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允許保險機構投資香港股票及其他發達市場權益類資產。此次允許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進一步增加了保險資金參與香港股票市場的投資方式,一是有利於保險機構更為靈活地選擇投資標的,緩解資產配置壓力,二是有利於保險機構借助境內和境外兩個市場,優化資產配置結構,防範和化解投資風險;三是有利於保險機構提升投資收益,服務保險主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