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香奈兒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劉莉莉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公爵夫人,但是香奈兒只有一個。”
經過數十年的摸爬滾打、起落沉浮,昔日的農家女,如今的時尚翹楚嘉柏麗爾·香奈兒,沖着富有的威斯敏斯特公爵扔出了這句話。
也許,以大多數人相夫教子的傳統婚戀觀念衡量,香奈兒的人生並不完整。年輕時,她嚮往真愛,但每一段戀情都無果而終,而當她締造時尚王國,成就一代傳奇後,卻發現,曾經求而不得的婚姻,已經毫無吸引力……
正如同香奈兒,自信的女人,可以為愛而愛,不需要為交換財富、地位、安全感,而獻上自己的青春、自由和人生的種種可能。
“半上流社會”女人
終其一生,香奈兒小姐都對自己出身百般掩飾、諱莫如深。
1883年,在法國索米爾鄉村,一對貧困男女迎來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取名為嘉柏麗爾·香奈兒。12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將香奈兒和妹妹送到專門收留孤女的修道院,從此無影無蹤,以至於日後,“孤兒院”,也成為香奈兒最不願意提起的詞之一。
香奈兒是個不甘貧賤的女孩,她不想成為母親那樣的女人,蹲在路邊,販賣小商品,向路人展示着所有的苦楚。
成年後,香奈兒離開修道院,到穆蘭城一家針織品店當店員,心高氣傲的她,顯然不甘心蟄伏於此,便去一家咖啡館駐唱,起初,她只會唱兩首歌《公雞喔喔叫》和《誰瞧見了可可》……但很快,她的靈巧、可愛,獲得了觀眾們的賞識,只要是她站在台上,“可可”(COCO)、“可可”的喝彩聲,便此起彼伏。
可可·香奈兒
當時,一支法國貴族騎兵團駐紮在穆蘭,咖啡館成為軍士們消遣的好去處。正是那時,香奈兒與一個名叫艾蒂安·巴爾桑的步兵軍官墜入愛河。巴爾桑是上層中產階級後裔,享有不菲的私人收入。25歲的香奈兒,辭掉工作,提着箱子,住進城堡,開始了與軍官的同居生活。
很多年後,當“香奈兒”成為“優雅”、“魅力”的代名詞,人們恐怕很難記起,這個美麗姓氏的主人——可可小姐曾經多麼艱難地在上流社會的夾縫中生存,或者說是氣喘吁吁地從底層爬到了“半上流社會”。
對於“半上流社會”,法國小說家小仲馬曾做過這麼一番解釋:“什麼是半上流社會?半上流社會就是名流貴婦能達到的至低點,和平凡女子能企及的最高點。”
顯然,在階層嚴重固化的二十世紀初,“知識決定命運”、“品味改變人生”等雞湯語錄無異于天方夜譚,像香奈兒這樣出身卑微、又沒有財產的年輕女人,只能躲在暗處,活得庸庸碌碌、半夢半醒。
香奈兒,可以穿着華服,登上大雅之堂,在紳士名媛間觥籌交錯、左右逢源,卻沒資格談婚論嫁。這也便是為何,當香奈兒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個見不得光、隨時可能被情夫拋棄的女人時,她那張美麗精緻的臉上,閃現出似有似無的憂愁與無奈……
愛情的正確打開方式
只不過,運氣,總是站在有準備、有頭腦的人那邊,這在感情之事上,亦是如此。
巴爾桑曾對香奈兒說:“有一天,我會忘了你,你也會忘了我。”巴爾桑雖是花花公子,卻沒有花言巧語,畢竟,再相愛的兩個人,相互失去激情也是遲早的事,只不過後失去興趣的那個人更加痛苦。
明知一段感情終會無果、分手只是時間問題,若想自救,方法無外乎兩個,不是在被拋棄前移情別戀,便是在戀愛之餘尋找自己的驕傲,這兩點,香奈兒都做到了。
跨越不同年代,香奈兒的服裝和配飾出現在街拍或電影中,始終不乏時尚感
與巴爾桑同居期間,香奈兒依舊沒有放棄自己在時尚審美方面的靈感和才華。她穿着白襯衫,配上領帶,頭戴自製的硬草帽……從頭到腳,每一樣衣服、配飾都是那樣別致,雖不是最時髦,但是簡潔大方、方便實用,這也成為了未來“香奈兒風格”的雛形。
在情夫的幫助下,香奈兒開了一家帽子店。然而,巴爾桑之所以願意提供資助,完全可以理解為是一個男人對他的女人的嬌縱,至於這個女人是否有着雄心壯志和獨到品味,男人懶得費腦筋。
也正是此時,香奈兒遇到了她的一生摯愛——工業家博伊·卡佩爾。與圍繞在香奈兒身邊的那些男人不同,博伊英俊又有魅力,熱忱而專注,並且賺錢的本事要比花錢的本事強。
可可·香奈兒與博伊·卡佩爾
他也對香奈兒着迷,只是不同的是,當巴爾桑對香奈兒開一家精品服裝店的想法翻白眼時,博伊爭辯說,香奈兒才華橫溢、頭腦敏銳,有能力成就一番大事……也正是在此刻,香奈兒從這個英國男人身上找到了巴爾桑無法給予她的東西。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順理成章,香奈兒離開了巴爾桑,投入了博伊的懷抱。她從博伊那裡獲得了一大筆錢,在巴黎康朋街開了一家精品店,出售針織套裝和連衣裙,兩年後,她又在多維爾開了一家新店……
這便是飲食男女和靈魂伴侶的差別。當容顏衰老、激情退去,還有什麼能將一對男女真真切切地聯繫在一起,想必只有彼此間的欣賞和理解。正如同,一個每天衣服、鞋子、名牌包包的女孩,很可能會在男友從潛力股變為績優股之前拋盤;而熱衷玩樂、像熱愛生命一般熱愛養馬的巴爾桑,自然也hold不住我們胸懷大志、敢作敢為的香奈兒小姐。
上世紀20年代,巴黎街頭身着香奈兒套裝的人們
正所謂,愛情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理解,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理解。
時尚會過時,但風格永存
香奈兒曾說,她一生鍾愛過很多人,但摯愛只有一個,就是博伊。于她而言,博伊是哥哥,是父親,是整個家。
容貌相匹、家境相配,終究不過是過眼雲煙,兩人若想琴瑟和諧、天長地久,重要的是要有相似的情商和智商,以及相稱的眼光和品味。畢竟,糟糠之妻不下堂,總是比不上珠聯璧合、天造地設那般賞心悅目。
只不過,香奈兒是個太過倔強的女人,以至於1916年,當手下已有近三百名雇員的她發現,自己已能償還博伊的資助時,沒有徵求伴侶同意便償還了所有的錢。她終於獨立了,不再是唯唯諾諾的奴僕,也是不巧笑倩兮的小公主,而是來去自如的女王。
可可·香奈兒設計的小黑裙系列
那一天,面對一臉狐疑的博伊,香奈兒說:“當我不再需要你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是真的愛你。”
然而,自由與愛情,依然沒能換來婚姻。1918年,博伊出於野心,不顧香奈兒的痛苦,迎娶了名門閨秀戴安娜·溫德姆……一年後,他在巴黎前往戛納的途中,遭遇車禍命喪黃泉,香奈兒再一次為他肝腸寸斷後,設計了小黑裙和珍珠項鍊的經典搭配。
雖然沒能成為博伊的合法妻子,但這個男人無疑值得香奈兒一生銘記,“博伊讓我明白,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按照自己的理想來經營事業,按照自己的欲求選擇愛人,這是博伊給予我最好的禮物。”
從此,香奈兒的生命中只剩下工作。也許,對於那些註定要青史留名的人來說,孤獨是最好的伴侶,以便於他們心無旁騖,化繭成蝶。
可可·香奈兒與威斯敏斯特公爵
當然,香奈兒不會拒絕愛情,作為一名藝術家,她需要在愛的世界中找尋靈感,卻再也不願向婚姻妥協,於是,便有了拒絕威斯敏斯特公爵求婚的一幕——“香奈兒只有一個”。
所謂最淺顯易懂的女權理論,便是教育女性要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同,一個女人,二十歲的臉是天生的,三十歲的臉是生活雕刻的,但五十歲的臉,是她自己選擇的……香奈兒深諳此道,並將自己對女性地位的思考融入到創作中。
2016年香奈兒春夏秀場
“生活”,是香奈兒設計中永遠的關鍵字。香奈兒認為,任何一條裙子或外套,都不應妨礙現代生活中的所有動作,例如行走、跑步、蹲下或站起。一切以自由出發,以舒適自在為準則,穿上香奈兒服裝的女人,不再是“器物”或“附屬”。
她在人行道上尋找時尚,在她的剪刀下,裙子縮短了,衣服更加寬鬆,不再強調曲線。如果看到一個設計師熱衷緊身胸衣和襯裙,她會火冒三丈:“這男人瘋了嗎?他在拿我們女人開玩笑嗎?穿上那種東西,她們怎麼走路,怎麼生活?”
可可·香奈兒
香奈兒說,香奈兒是種風格,並非時尚,因為時尚勢必有過時的一天,但風格永存。
她是對的。1954年,在沉寂了15年後,已是71歲高齡的香奈兒重出江湖,奪回高級定制時裝界的王者地位。她還是她,一生都是香奈兒小姐,但又有哪個男人的姓氏,能比得過“香奈兒”這個鮮明如新的傳奇呢?
所謂幸福握在手中,莫不是因為你是獨立、堅強、感性、自我成就的女人,這也是香奈兒用她的一生想要告訴全世界女人的。
責任編輯:李夢歌
作者簡介:
劉莉莉,80後北京女孩,跟所有北京人一樣,心裏裝著地球。父母都是外交官,自小跟著大人走世界、看天下。從外交學院畢業後進入新華社,從事的是國際新聞報導,用另一種方式來關聯天下。
轉眼“入行”已是第九個年頭,自認為未虛擲光陰,忠實地履行著新聞記錄者、歷史見證者和故事傾聽者的職責。2010年9月作為記者被派往墨西哥新華社拉美總分社,踏上了《百年孤獨》作者瑪爾克斯筆下那片古老而神奇的大陸。
在拉美工作和生活期間,有機會到15個國家采訪、遊歷,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曾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聯合氣候大會等國際會議和高端訪談中采訪總統,也曾在毒梟出沒的墨西哥城貧民窟與當地居民話家常,曾坐在地板上與環保主義者談天說地,也曾到當地華僑家中做客,體味海外遊子的冷暖……
豐富的采訪經歷使她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駐外兩年,除了完成日常報道外,還為《環球》、《國際先驅導報》、《參考消息》、《經濟參考報》等報刊撰寫了十幾萬字的文稿,將一個多姿多彩的拉美展現在讀者面前。
2012年底結束任期回國,但心裏依然眷戀著拉美的山山水水,工作之餘,也為報刊撰寫特稿和專欄,並為央廣“中國之聲”擔任特約評論員。如今在《亞太日報》開設專欄《山外青山》,希望利用這個新媒體聚合平臺傳遞拉美及其他區域的文化訊息,講述那些值得稱道的歷史和傳奇,用自己的感悟,與讀者構建心靈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