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 恋爱回旋,就算没有新垣结衣,我们也该看看日本人怎么学习中国的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记者 朱璐瑶

日本国民女神新垣结衣主演的《恋爱回旋》前几天在中国大陆上映了,截止目前来看,不仅票房惨淡,口碑也只能说“平淡无奇”,但在笔者看来,却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励志剧情故事。

和很多故事的开篇一样,女主角富田多满子(新垣结衣 饰)是一个因为母亲过重的训练而厌恶乒乓球,并趁着母亲去世立即放弃乒乓球最终归入平常生活的公司职员,唯一的梦想就是找一个男人结婚,组建一个平常的家庭,但她除了会打乒乓球之外其他什么都不会,28岁了没谈过恋爱,却在公司偶遇了自己的童年初恋(濑户康史 饰)并顺利发展成恋人。男友帅气温柔,乒乓技能超群,属于那种走到哪儿都会成为焦点的新闻人物。可以预料的是,为推动情节的发展,这种“完美”必须被打破。

如何打破?影片用了最老套的方法,让男人出轨。方法老套,但电影在人物的设置上却并不含糊。首先是男二的扮演者濑户康史在表演上,无论笑容、眼神和与日常举止都尽量表现出轻浮感。再由小道具耳钉加持,更显花花公子本色。并不是说戴耳钉就轻浮,但可以确定的是男友戴耳钉的设定绝不是影片的无心之举。一是电影刻意给了耳钉镜头,二是后面借男主之口又有所提及,好的电影不会有闲笔,每个镜头,每句台词都是在给观众提供信息。因此,有了这两点作为铺垫,男友与女搭档无所顾忌的亲密接触,以至后来的出轨都显得十分自然。

失恋,辞职,回老家啃老,女主角陷入低谷与颓废。迫于糊涂老爸带来的家庭经济危机,加上童年玩伴的怂恿和其他工作的失败,女主决定振兴妈妈留下来的花儿乒乓球俱乐部。出于对前男友的恨与不舍,她决心带领俱乐部成员参加日本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混合双打比赛,最终目标当然是打败同样参赛的前男友。

然而第一场比赛必然一败涂地。

在故事的前期阶段,没有各种努力练习的铺垫,没有放弃与阻碍,没有团队的分离聚合,影片怎么会让主角一行人随随便便成功。好的故事从来都是水到渠成,这“水”还远着呢。除了上述原因,女主输球最关键在于她没有正确的动机。把夺回前男友作为参赛的动机,用女主后来的话说,显然是“太小瞧乒乓球了。”

归根结底,《恋爱回旋》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女主角的成长故事,这种成长侧重于心态的变化,而外部的成长,如球技的进步、比赛的输赢,甚至是看男人的眼光,则不是影片想要表现的重点。女性的成长故事往往侧重于内在的变化,精神的进阶。但即使是那种获得外在成功的成长故事,若没有人物心灵上的改变作为呼应,那么其叙述内核也是非常单薄的,读者或观众看了便忘,难以触动人心。

对影片主人公而言,她的内心成长是从讨厌乒乓球,到接受乒乓球,爱上乒乓球。然而这仍然是表面的,更深层次的是她从恐惧母亲,排斥母亲的价值观,到精神上与母亲和解,接纳母亲。

影片一开始便抛出两种观念的冲突。母亲充满干劲与自信,永不言败,喜欢挑战与胜利。而作为主人公的女儿则甘于平凡,自卑怯懦(可能与母亲过于强势有关)。影片中多次出现母亲手持球拍,目视前方的照片,照片里母亲眼神坚定、英气十足、斗志满满,这种高扬的战斗姿态伴随了母亲的一生。影片所表现的成长,正是主人公对母亲生活姿态的认同,与自身生活态度的改变。既然如此,结局乒乓球赛的胜与败就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通过球赛,俱乐部的大家获得了改变,以新的态度开始新的生活,这就是圆满结局。

而这,也是这部电影感动我的地方。虽是以女主为中心展开的叙事,但它并没有因专心女主一人,而忽略主角团队的其他角色。每个成员选择乒乓球,都有其内在的行为动机。

处理得最为完美的是那一对经营圣女果果园的老夫妇,起初影片并没有揭示他们来打球的原因,但观众理解为中老年人的日常锻炼或兴趣,也没有违和感。随着影片的进行,对白里偶尔出现“儿子”的字样,观众渐渐在心里勾画出一个关于老夫妇的完整的故事框架:老夫妇的儿子曾梦想参加全国乒乓大赛,但因为某个原因儿子已经不在世上了,他们带着儿子的球拍和照片去参赛,其实是老夫妇的一种心理安慰和对儿子的怀念。

到这里,这部电影讲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关于运动励志的故事,但作为爱情喜剧来说其中的爱情线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男主起初是因为前妻的女儿参加了乒乓球社团,于是也来练乒乓球,希望可以和女儿一起打球,其中隐含了与前妻破镜重圆的愿望。之后他渐渐爱上女主,有铺垫,但不足以服众,反而像是为了迎合爱情喜剧的设定而硬把两人凑成一对。比如两个人在互相简单介绍了在来打乒乓前的经历后就冰释前嫌(相遇时女主吐了脏东西在男主身上,因此两个人互相嫌弃),男主就可以在渣男面前理直气壮地说女主生活很努力,你不可以这样说她。然后接下去没有什么情感上的发展,只有不断的打球练习。

如果日久生情来得这般容易,是不是所有男女搭档最后都能走进婚姻的殿堂。但即便是这样,最后比赛当天,男主出现在女主面前,直接亲吻她的画面还是引起了整个影院的轰动,只能说导演太聪明,他知道观众们想看什么。

另外,那个十七岁少年的打球动机也不十分明确。从影片中对他不多的俱乐部外生活的描述,可以推测出,他学业不顺,没有朋友,校园生活并不愉快。在这个狭小的俱乐部里,与两三位年长友善的人打打乒乓球,没有压力与嘲讽,或许是他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影片中后期,当主角团队所有人都放弃比赛时,影片利用他扭转局面,实现了一个小高潮。平常看上去怯怯懦懦、低眉顺眼的小男生,却在关键时刻,单枪匹马奔赴赛场,最后还成功带动俱乐部所有人如期完成了比赛。那一瞬间,我觉得他是个英雄。

这样想来,主角团里的任何一个其他人,男主、老夫妇、女主的朋友,还有那个少年,他们的故事单独拿出来,加以设计扩展,都可能是极富潜力的好故事。

最后说一句,日本电影聪明地选择乒乓球比赛来作为打开中国市场的钥匙,我们在沾沾自喜自己乒乓运动技能的同时,不要忘了他们的电影电视剧为什么总能抓住人心,我们也学学他们把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当作活生生的人来对待的心吧!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