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风电终迎发展增速期,但这几大难题仍待解决

界面新闻

text

历时十年,中国分散式风电终于迎来快速发展,但阻碍因素犹存。

在9月24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中东南部风电开发研讨会上,多位行业人士表示,国内分散式风电正步入快速发展期,加快大规模开发分散式风电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且随着低风速技术的提升,风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可开发范围进一步拓宽。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分散式风电是国内风电行业继“三北”大基地之后,下一个“希望田野”。

分散式风电一般指的是在负荷中心附近分散安装风电机组,所产生的电力就近接入当地电网进行消纳。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研究员朱蓉在会上指出,国内中东南部地区仍以低风速风能资源为主,分散式风电可供开发空间广阔。

据她测算,中国陆上80米高度低风速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4.9亿千瓦,100米高度可开发量为5亿千瓦,120米高度为4.6亿千瓦,140米高度为4.1亿千瓦。

《中国风电产业地图2019》显示,2019年,中国分散式风电新增装机容量30万千瓦,同比增长114.8%;累计装机容量达93.5万千瓦,同比增长47.8%,主要分布的省区为河南、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等。

今年2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撰文表示,全国已规划和批准超过300个分散式风电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其中,仅河北和河南两省超过1200万千瓦,占比60%,规划周期覆盖至2025年。

但分散式风电在建设开发过程中仍存在掣肘因素。

秦海岩在会上称,生态环保是阻碍中东南部风电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力小也在会上表示,中东南部风电开发面临着愈加复杂的生态环境挑战,政府部门对林地、草原、河流沿岸风电开发的管控愈加严格,风电行业建设需要与环保监管建立协同与参与机制。

此外,分散式风电开发还涉及到用地情况复杂、审批手续繁琐的问题。

华能天成风电金融业务部负责人闫春涛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分散式风电项目一般单体规模较小,规划容量在2万及以下千瓦的项目占比为47.6%。这导致开发过程中面临资源评估难、审批手续多、建设运行管理复杂、运维管理贵等问题。

此外,分散式风电参与者多为民营开发商,还存在项目融资渠道不畅、融资困难等难题。

闫春涛公布的数据显示,分散式风电开发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50%。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常春阳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风电发展呈现南北两线差异化开发,“三北”地区依托特高压配套项目及综合能源基地项目,形成规模化效应,匹配较高风速及低造价。

中东南部地区以分散式、综合能源、增量配电网、多能互补等形式进行精细开发,依托高电价,带来项目收益。

他认为,在后平价时代,分散式风电开发成本仍较高,投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需进行精细化管理。

他建议降低分散式风电的非技术成本和项目前期开发成本,简化分散式项目核准流程,加快政策松绑,鼓励项目核准承诺制等。

常春阳还指出,中东南部各省份本地装机发展速度正逐步高于电力增长需求,且多为电力受端市场,随着特高压外送通道接连投运,该地区风电消纳空间将受到挤压。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办公室项目开发主任、高级能源专家苗红认为,分布式能源之所以存在上述难题,根本在于稳定性收益无法得到保障。

她提议,在政策上进一步推动市场化交易,完善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机制。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也在会上表示,电力体制变革可以更好地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推行电力市场化交易,让供给侧与用户侧充分自由对接;新能源则通过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度电成本,实现消纳比例的提高。

多位与会人士建议,分散式风电发展应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统筹发展,同一个区域进行打包规划,形成规模效应,以降低开发风险。

苗红提出,可按照“集中规划、批量核准”的原则,鼓励以县域、园区及项目群为单位进行打包核准的新模式。

闫春涛则提出“三通”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模式。“三通”即“村村通”、“厂厂通”、“路路通”。

“村村通”指同一行政管辖区域下的村落之间,通过分散式风电项目的规划、开发、建设及并网,实现村落之间的区域项目互通。

“厂厂通”即以集团类企业为中心,集团下的企业之间,对分散式风电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建设以及并网。

“路路通”则指以同一管辖区域下的道路之间,利用沿途风资源适宜的区域,统一规划、开发、建设分散式风电项目。

闫春涛表示,通过“三通”模式将分散式风电包装成集中式,可以提升项目经济性,便于为项目寻找融资机构,及项目的开发和后续运维管理,还便于项目交易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