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黑底白字”招牌,别拿“权力审美”绑架店铺了

新京报网

text

据媒体报道,西安多家店铺招牌被更换,原本红底白字的门头一夜之间变成黑底白字,这让西安市莲湖区四府街上的多家商户很接受不了。在部分商家看来,这样一个门面很影响生意,更让人瘆得慌。在媒体关注后,四府街上的黑底白字招牌目前已进行拆除整改。

按理说,商业店铺招牌的风格,比如字样、颜色及图案设计,本应谁的地盘谁做主,只要不违反相关法规的要求,就没问题。相关部门强制性给店铺一律换成黑底白字门头,“不换就等着罚款”,如此管理行为于法于理、于行政部门职能来说,都显得有些荒唐。

报道中提到,这次更换店招,商户都没有花钱,全由相关部门买单,这样的做法也叫人困惑:相关部门若属于行政部门,其资金不管是来自财政拨款,还是其他收入,都属于公共资金,那么私营业户的招牌用公共资金更换,合理吗?

即便说,统一更换商户招牌是美化市容的需要,但招牌设计时应征求商户和市民意见,而不是按照权力意志行事,“黑底白字”不被商户接受最终拆除,公共损失却又是纳税人买单,这未免让人遗憾。

单就“统一招牌”而言,在很多地方都曾出现过这种现象:公共资金买单,相关部门做主商铺招牌甚至一条街所有建筑的颜色和风格。这种被舆论讽为“权力美学”的现象,近年来似乎越来越少。在此语境中,再次曝出的“黑底白字一条街”不免更显扎眼。

对此,“黑底白字”的设计施工单位负责人表示,为配合城墙文化,施工单位在四府街设计了黑、灰、红三种稳重大方的主色调,刚开始全部使用红色,但从整体效果来说太单一了。

城墙文化确是个高大上的概念,对周边街道和建筑搞一些整体配合的修饰,也不是不可以,问题在于,怎样的“主色调”更显稳重大方,除了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的审美思维,也应给市民以及更多专家提供些发表意见的机会。而“黑底白字”这种色调,在传统文化语境中意味着什么,也不难理解,只能说,这样的设计实在有点不接地气。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华东师范大学广告学系部分师生就全国“店招统一”现象向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发出呼吁,希望国家层面重视在“拆违建”背景下城市治理中“一刀切”形式主义倾向导致的“店招统一”现象;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就户外广告店招问题,调研,会商,借鉴其他国家、典型城市的管理经验,出台科学的管理条例。

说到底,映衬城墙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首先,城市文化应注重烟火气,而“整齐划一”与民间生活氛围显得格格不入。况且,文化的底蕴需要时间的积淀,而匆匆打造的“统一店招”形象,难免显得有些浮躁。而这类拿“权力审美”绑架店铺的做法,也该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