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遭遇語言障礙 韓語記者最搶手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仁川亞運特派記者李海堂:“學會英語 行走天下這句話在本屆亞運會仁川舉辦地也許不靈驗了。如果你離開賽場和媒體中心,走進當地人的社會,即使你精通英語,絕大多數人聽不懂,更不用說中文了。因此不多的韓語記者成了大家的向导和争抢的夥伴。

遇到最多語言障礙問題是乘坐交通工具。計程車司機幾乎沒有聽懂英語的,且多是上了年紀的人,但他們很耐心,任憑你中英文混搭表達,加上豐富的手勢,他們依然是擺手聽不懂。

記者在仁川一個計程車停靠站打車去媒體村,那位50多歲的司機表現出的耐心讓我們有點不好意思,他聽不懂我們的話,叫來旁邊的同事依然沒弄明白,排在他後面的司機都紛紛拉活兒走了,他仍然不着急,最終打了多個電話才搞明白。其實這趟活的距離還不到3公里。

乘坐公車,站名和報站全是韓語,如果你問路,當地人還是很熱情的,你拿著英文地名或中文地名向他們打聽,他們會非常耐心地解釋或表達,但這回聽不懂的是我們自己。一位同事向當地人打聽一座場館的地址,這位元當地人甚至把電話打給自己的妻子,因為他妻子聽得懂中文。

即使在中華街——華人聚居、經商的地方,那裡的看板甚至地圖也是韓文。記者來到一個叫“山東廚房的餐館,幾位服務員全講普通話,讓我們頗感親切。看一眼他們餐館的名片,背面是用韓文标注的地圖,看來他們已經預見顧客可能遇到的麻煩。

遇到語言障礙,我們新華社有自己的“秘密武器,那就是我們的幾位元韓語女記者。大家一遇到交通麻煩,就會打電話給他們,計程車司機或者被問路人總是接聽她們的電話,交流一番,估計她們這個月的電話費會增加不少。

韓語記者在工作上的優勢也很明顯,采访組委會人員和朝韓代表團總是她們的活兒。開幕式當晚,一位元韓語記者現場翻譯,做了數千言的內部文字直播,讓從事開幕式文字採編的記者和編輯轻松了許多。在孫楊和樸泰桓對決的游泳館,采访組也及時請求韓語記者增援。

當然,在各場館及媒體中心,那些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基本都能聽懂英語,還有不少人聽得懂中文,他們是多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記者在外出采访前,一般會向這些志願者打聽地址或交通線路。此外,也有個別計程車司機能夠進行熟練的英語對話,在首爾,我們就遇到了這麼一位。他的英語很流利,還能給我們介紹沿途的風景。看來首都就是有點不一樣。

尽管仁川的計程車司機聽不懂英語,但他們的熱情我們仍然能感覺到:每次下車時,多數司機還不忘說一句最大众的英語“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