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规模继续壮大,按月猛增逾5%逼近10万亿大关。
8月1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7月份私募基金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突破2万家,达到20110家,已备案私募基金58734只,管理基金规模9.95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2.53万人。
相比6月底9.46万亿元的私募基金实缴规模,7月份的私募基金规模增加4900亿元,又向10万亿大关迈近了一步。
在这接近10万亿元的私募基金资金中,股权类基金占据绝对优势,总规模达到6.14万亿元,占比61.7%。而证券类私募的规模则是2.36万亿元,占比为23.7%。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前的规模统计中,基金业协会的数据口径分为认缴规模和实缴规模两项,而在最新公布的资料中则对规模数据进行了更清晰的规定:“关于管理基金规模,以相关基金填报的运行表中期末净资产为准。”
在经历了2016年的严格监管之后,2017年私募基金行业走上正轨,并释放出更大活力。
无论是私募机构数量,还是私募基金产品数量,亦或是私募基金规模,自2017年1月以来,每个月都保持正增长。
以最新公布的数据计算,2017年1月至7月期间,私募机构数量累计增长15.4%,备案产品数量累计增长26.3%,基金总规模累计增长26.1%。
除了整体规模再上台阶,私募巨头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了。
基金业协会公布,截至2017年7月底,管理基金规模在20亿-50亿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522家,管理基金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有199家,管理基金规模大于100亿元的有176家。
在6月底,百亿级私募机构的数量还是167家。而在2016年12月底,百亿级私募机构只有133家。这意味着,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有至少43家私募机构新晋百亿俱乐部。
在这背后,是行业洗牌之后带来的二八分化逐渐加剧。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发现,截至二季度末,百亿级私募中,有26家属于证券类私募管理人,虽然数量很少,但规模总计达到5035亿元,占证券类私募总规模的22.1%、全行业私募实缴规模的5.32%。
而在证券类私募之中,上半年还属股票型基金整体表现最好。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股票型私募基金产品的平均收益为5.37%,跑赢其他策略平均收益,且获得正收益的基金产品占比高达67%,换言之,有接近七成的产品都赚钱了。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8月份以来,私募机构发行新产品的步伐也没有停滞。
8月以来的7个工作日内,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的新产品数量分别达到126个、118个、69个、100个、132个、80个和110个,平均每天备案105个产品。如果按照这个速度计算,8月份将有2415个私募新产品问世。
值得投资者留意的是,私募基金不同于公募基金,后者产品公开募集,信息资料相对更加公开透明,而私募基金产品相对来说门槛更高,投资人要求近三年年收入大于50万元,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单个投资人购买私募基金的最低金额必须不少于100万元。
而且,由于私募基金产品太多,且仅面向特定投资人,信息的获取相对困难,要想甄别也确实难度不小。
监管部门在2016年对私募行业展开集中整治,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而在2017年期间,对于失联私募机构的清理工作也一直不断进行。
最近的一次动作是在7月7日。基金业协会公布,在此前公布的一份名单中,有16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列入失联机构名单,其中有71家机构已被注销登记,有3家机构已自行申请注销登记。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