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軍情觀察 | 美國部署薩德的利益盤算

亞太日報

text

文|亞太日報評論員馬堯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3月7日上午,韓國國防部發布消息,薩德系統的部分裝備,前一日(3月6日)已經通過軍用運輸機運抵駐韓美軍烏山空軍基地。韓國防部表示將盡快經過相應程序陸續將薩德系統部署在星州基地。

據悉,3月6日抵達韓國的“薩德”系統裝備包括兩台發射架。韓國政府否認與正在進行的“鷂鷹”美韓大型軍演相關,但是此前美韓軍方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今年的“鷂鷹”以及“關鍵決心”軍演中將會對“薩德”作戰概念進行演習。美國在“薩德”部署的問題上可謂急不可待。以無利不起早而著稱的山姆大叔為何對區區一個反導系統的部署顯得如此上心?答案就是利令智昏。在美國看來,部署“薩德”可以獲得諸多利益。

首先是軍事利益。 美國構建的“導彈防御系統”分三段對來襲的敵方彈道導彈進行攔截,即飛行的助推段、中段和末段。“薩德”系統原來的設想,是處於中段和末段之間,實現二者無縫銜接。該系統本身就是一種車載可機動部署的,探測距離達500千米,可獨立作戰的反導系統其最大亮點,在於既可在大氣層內40千米以上的高空,又可在大氣層外180千米以下的高度進行攔截,是目前唯一具備在大氣層內外對彈道導彈進行攔截的陸基系統。

據著名軍事評論員田聿介紹,“薩德”系統的C2BMC指控中心對中俄構成的威脅非常大。每套“薩德”系統中的C2BMC,都已和美國全球反導系統中的其他“薩德”系統聯網,而且所有的C2BMC 均可通過衛星、光纖,以及全球各地部署的“飛行中攔截彈通信系統”(IFICS),將美軍在全球的各種防御武器進行綜合、集成,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協同作戰。通過C2BMC,“薩德”系統首先就必須接受美國早期預警體制以及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控制。

因此一旦在韓國境內順利部署,韓國將作為監視、防御周邊國家中遠程彈道導彈的“前哨”,將自己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充當遏制中國的馬前卒。美國正在歐洲推行的EPAA 反導計劃,將在波蘭和羅馬尼亞部署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實際目的是圍堵和震懾俄羅斯。

換言之,該系統絕非孤立的一個戰區反導系統這麼簡單,它強大的雷達探測能力結合指揮控制單元的先進通信設備,完全可以實現與美軍全球導彈預警網絡實時信息數據共享。換句話說,薩德系統本身還是美國反導體系中一個分布式的傳感器節點。該系統的部署使得中俄兩國面臨腹背受敵的態勢,對於美國來說軍事利益巨大。

其次是經濟利益。 冷戰結束後,隨著蘇聯解體,兩個平行市場的消失,世界經濟進入一個新階段,經濟全球化和地區經濟一體化成為一種趨勢。從地緣經濟的角度來看,世界經濟分為三大板塊:北美、歐洲和東亞。其中東亞地區的經濟最富於生機與活力。

2015年6月1日,中國和韓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為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再次注入了動力。然而這樣有利於地區和平與繁榮的事情卻被美國看做是挑戰其東北亞經濟地位的嚴重事件。通過“薩德”入韓部署,使得中韓之間的經貿往來急劇下降,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因此被打破,美國的超強地位因此得以保存。

此外,美國向來將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非常不情願看到中國在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充當領頭羊的角色。而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美國通過利用韓國的魯莽和短視部署“薩德”系統,成功使中韓反目,其經濟上的目的也已經達到。

最後是政治利益。 在美國看來,盡管《日美合作防衛指針》幾經修訂後越來越具進攻性,但在遏制中國崛起上仍顯力量不足。因此,利用安全需求誘使更多亞洲國家與之締結同盟顯然是上選。

針對這種情況,美國始終堅持對朝強硬政策,從反面刺激朝鮮連續進行核試驗和導彈試射,最終利用韓國國內的恐懼情緒,將韓國拉入其構建的亞太反導系統。韓國緊密融入美日軍事一體化的同時,其“等距外交”政策已基本破產,這對相關各方關系影響巨大。政治上,中韓友好受損,韓國在面對朝鮮問題時少了一個重要伙伴,轉而依靠美日確保自身安全,將可能無奈放棄與日本的某些權益爭端。以中國為一方,以日韓為另一方進行對峙的態勢開始形成。對美國來說這種戰略態勢最符合其地緣政治利益。

盡管美國在“薩德”問題上看起來達到了目的,然而在這個戰略問題上,特朗普總統也許應該明白,國家戰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延長而不是損耗國家生命的學問;不是讓國家摔打身體、與人打架拼命的學問。如此透支國力,恐非美利堅之福。古人雲,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事兒的深度和巧妙恐怕不是《做生意的藝術》(特朗普著作)能概括的。


馬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國際關系專業博士,著名時事及軍事評論員。

“亞太軍情觀察”作者均為資深軍事記者和評論員,專欄緊扣全球軍事熱點和動態,為讀者解析大國國防政策、地緣軍事動向、國際軍事技術、新型武器裝備以及軍事戰略思想等。

(來源: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