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投:"走""留"都是問題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張偉)本月23日,英國將舉行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公投,決定脫離還是留在歐盟。英國“脫歐”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引發國際社會廣泛憂慮,但“留歐”也並非簡單維持原狀,因為形勢已經變化。

某種程度而言,英國“脫歐”公投並非在好與壞、是與非之間做出抉擇,更像是一項兩難選擇,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從更宏觀的視野來看,無論哪種結果,這場公投所暴露、折射和引發的諸多深層次問題,必將衝擊和影響英國與歐盟今後的發展、乃至整個歐洲一體化的前景。

疑歐風潮

“脫歐”公投首先引發一個根本疑問:歐洲一體化歷經多年風雨走到今天,英國身為重要成員為何卻要“鬧分家”?

不少人把矛頭指向英國長期存在的“疑歐主義”,認為英國一直以實用主義態度看待、參與和塑造歐洲一體化進程,落腳點始終是本國利益。已故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任時曾說過,“我們不相信能夠把英國淹沒在某種人為的歐洲合眾國裏,而是確信能夠保護我們作為民族國家的明確特徵,時時準備保護我們的利益和捍衛我們的自由”。

然而,解答上述疑問的鑰匙不僅在英國,還在歐盟。時至今日,“疑歐主義”早就不是英國獨有,已在歐洲大陸出現泛化現象,表現出的共同之處是對歐盟事業的信心缺失。“歐洲晴雨錶”民調機構的最新民調顯示,歐盟28個成員國中,43%的受訪者認為歐盟事業正走向錯誤方向,只有23%的人認為走向正確。

當下,這股疑歐風潮在英國表現最為強烈,並最終以公投的形式宣泄出來。英國上世紀70年代大費周章加入歐盟前身歐洲共同體,主要是看好歐共體的光明前景。但如今,危機不斷的歐盟在英國脫歐派看來儼然成了“衰落”的代名詞。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說,在英國脫歐派口中,歐盟好像是一艘正在“下沉的大船”,英國要在殘酷的全球化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必須掙脫這艘大船上岸,更多地依託與借助美國、中國等方面的力量,才能往上走。

深層問題

歐盟並非不清楚自身在英國或其他成員國民眾中的負面形象。此次英國“脫歐”公投期間,歐盟領導人雖然不願英國退出,但總體保持靜默,避免一些言論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歐盟事業逐漸喪失吸引力與近年來歐洲大環境變化密切相關。債務危機以來,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加上難民涌入和恐怖威脅,社會矛盾集中爆發,而歐盟往往成為各種問題的替罪羊。

曾經長期報道歐洲事務的英國人保羅·埃姆斯認為,英國民族主義政客,尤其是英國獨立黨、保守黨右翼,把對恐怖主義、移民和全球化的擔憂都納入了“疑歐主義”,但這一現象並非英國獨有,在歐洲本土和歐洲以外地區表現為民粹勢力。

進一步看,危機頻發只是表像,背後反映的是歐洲一體化進程、民主政治失靈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張健說,歐盟當前缺乏領導力,缺乏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許多政治家只關注本國或本地區的事情,算計自身利益,很少從歐盟整體角度來看問題。

張健認為,這種局面導致許多問題日積月累,最終釀成危機,雖然歐盟尚能應付,但要再往前走很難,更多是在維持現狀,對歐盟“大廈”修修補補。

此外,民粹主義、反精英或反建制等政治思潮的流行,進一步衝擊歐洲既有的政治生態與格局。有觀察人士因此指出,英國“脫歐”公投已成為歐美民主政治走向的試探氣球。

方向不明

英國首相卡梅倫當初提出公投,除對衝國內疑歐派政治壓力外,也希望借此一勞永逸地解決英國的“歐洲問題”。但實際上,公投不僅無法最終解決問題,還會使得情況更為複雜。

張健認為,即便英國在公投中選擇留下,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問題並沒有解決,歐洲一體化如何發展的問題也沒有解決。

他預計,英國這次公投後,歐盟想以“齊步走”的形式向前發展不太可能,談判和通過加深一體化的相關條約更加困難,歐盟整體可能趨於鬆散。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蒂莫西·加頓·阿什近日撰文指出,“對歐洲來說,英國退出歐盟將是一場災難……幾乎同樣糟糕的結果將是:人們對英國選擇留在歐盟如釋重負嘆口氣,但今後一切照舊。不要讓英國公投成為又一個未能喚醒歐洲的鬧鐘。”

回顧二戰後歐洲一體化進程,雖然歷經風風雨雨,但在共建和平與合作發展的理念引導下,一直曲折向前發展,歐盟也被視為地區一體化的樣本和典範。當前諸多危機給歐洲前景蒙上厚重陰霾,但歐洲一體化前行的動力依然存在,吸引力並未完全喪失。在英國舉行“脫歐”公投的同時,還有一些國家正在加入歐盟的道路上努力。

公投的喧囂和紛擾之後,英國和歐盟能否採取根治弊病的有力行動,重振歐洲,打破“歐洲衰落”的論調,也許更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