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悉心照顾邻居30年,65岁的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山东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徐惠明近日获得“最美宁波人”提名奖,除了收获这份荣誉,他还继承了邻居100余万元遗产中的一半。
据宁波晚报报道,上世纪80年代起,徐惠明开始承担起照顾苏美云和其丈夫的重担。两位老人分别于1992年和2017年去世后,都是徐惠明尽心尽力办的后事。
今年上半年,苏美云老人的房子因拆迁获得了上百万元的拆迁补偿款。这笔钱如何处置?当地村民都觉得,这笔遗产中应该有徐惠明的一份,但因为他不是法定继承人,需要向法院起诉村委会才能获得遗产。最后经法院判决,徐惠明分得50%拆迁补偿款。
民法典第1131条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
最高法副院长贺小荣12月3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民法典继承编明确遗产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情况下,如果有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或者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应当分给适当遗产,此规定位引导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
现行继承法颁行于1985年,至今已有三十几年,期间没有修订过,许多规定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晓峰对界面新闻表示,相较于35年前制定的继承法,此次民法典制定的多项条款旨在呼应社会化养老的现实情况,扩大了遗赠扶养协议的范围。
贺小荣也指出,养老形式多样化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方式,所以,民法典继承编扩大了遗赠扶养协议中扶养人的主体范围。
此前继承关系的双方一般是抚养人与被抚养人,多以血缘关系的亲属为主。但民法典将抚养人的概念扩大到其他的组织和个人,因为现实中有很多亲属生前不仅赡养义务,老人去世后又争夺继承权。新法增加了被继承人的选择空间,外人也可以通过抚养的方式继承遗产。“民法典对于扶养人的权利保障是很充分的,只要他尽到抚养义务,就有资格继承老人的遗产。”朱晓峰说。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和家庭拥有的财产日益增多,因继承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
其中大多数案例并非有没有遗嘱,很多是对于遗嘱的效力问题难以达成一致。此次民法典在传统继承法基础上,对遗嘱的形式、效力、代位继承人的范围、被继承人的宽恕权等多方面确认了新规则。
《民法典》还取消了公证遗嘱的优先性,基本上是尊重老人的意愿,判依最后一份遗嘱为主。“有很多被继承人年事已高,公正很不方便,因此新法对于遗嘱生效的类型进一步放宽,甚至还增加了打印遗嘱、录像遗嘱等多种形式。其实背后的基本法理在于更尊重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朱晓峰说。
律法辑要:
民法典继承编在原有法律的基础上,对继承纠纷中的焦点问题做出大方向的调整,重新对遗产范围的界定做了规定,过去主要采取列举式,这次采取概括式,除了传统概念上的房产、资金,虚拟财产等也可纳入继承序列。法条还进一步完善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事由,继承编把欺诈胁迫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的,也作为丧失继承权的事由。
在扩大法定继承人方面,民法典继承编增加了被继承人的选择空间,外人也可以通过抚养的方式继承遗产,同时也规定,兄弟姐妹的子女,可以代位继承应当继承的遗产。遗嘱形式方面也有很大变化,取消公正遗嘱效力优先,避免了因公正困难导致遗嘱无法体现被继承意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