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青衣长康邨康美楼中,两位住在不同楼层07房的居民为确诊病例,引发关注。
据新华社消息,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11日公布,当日新增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目前香港累计确诊49例。更早前的报道称,由于香港确诊的第42例病例与此前确诊的第12例病例都居住在青衣长康邨康美楼07号房,特区政府当晚撤离了该大厦数十户居民。
青衣长康邨康美楼07房总共有34个楼层。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公布的香港本地第42起病例是一名62岁的女性,其中令流行病学专家惊讶的是,该患者与之前被确诊的第12起个案,同样住在青衣长康邨的“康美楼”内,而且两人分别住在A307室和A1307室,属于同一位置的上下层。
该名62岁女性确诊病例于2月3日开始咳嗽,2月3日、5日、7日前往私家医生处就诊,9日前往玛嘉烈医院求诊, 其呼吸道样本在10日证实呈阳性反应。她在潜伏期期间(1月18日及19日)曾外游澳门,目前同住的儿子和儿媳妇亦出现病征。
看看新闻援引港媒报道称,虽然这两户相差了10层楼,但共享一条排粪管和化粪池。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在调查后分析,病毒可能是经排粪管和未完全密封的化粪池通气管传播的。有关部门怀疑该栋大楼有广泛的传染危机,于是11日凌晨漏夜撤离了“康美楼”内所有07室的居民,涉及人员上百人。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传染途径至今仍未完全清楚,“康美楼”07室的个案仍有机会是经飞沫和接触传播的。因为来不及检视每层楼的排气管,唯一最安全做法就是立即撤离居民,让房屋署先检视排气管,证实安全后再让居民回家。
据深圳卫视报道,11日凌晨,香港卫生署召开媒体见面会,汇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个案的最新情况。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环境局副局长谢展寰指出,大楼通常用同一条粪管连接各楼层,也有U型去水位;然而康美楼的粪管设计上没有问题,经初步视察后却发现,连接该女子家中粪管的排气管没有完全密封,可能导致病毒传播。目前尚未明确确定病毒传播途径,还需要由工程师检查康美楼全栋大厦才能了解。
据新华社2月11日19时的报道,在对青衣长康邨康美楼07房其他住户的调查中,暂未发现新的确诊病例。
17年前的SARS期间,香港发生的“淘大花园事件”仍让不少人记忆深刻。在香港的SARS疫情中,淘大花园是重灾区,其时,SARS疫情在淘大花园住宅区里蔓延开来。从2003年3月22日到4月15日,淘大花园总共有321人感染病毒,42人死亡。
据事后的调查显示,病毒藏身在污水里,由于大部分住户清洁浴室地面时习惯采用拖把而非用水冲洗,导致连接地台排水口的U形聚水器可能因干涸未能发挥隔离作用。当浴室抽气扇启动后,空气会从污水管经地台排水口倒流进入浴室。推测是这些气流可能把存于污水管内的带病毒液散发至于室内及排放至相邻单位的天井,最终通过窗口进入相邻家庭。
2020年2月1日,深圳卫健委通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某些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这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粪口传播。
据媒体报道,2月6日,Medrxiv公开共享平台上传了一篇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团队的论文对预防新冠病毒提出建议,称患者的胃肠道,唾液或尿液中均检测出新冠病毒,防控疫情时应考虑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
研究显示,“我们在62个粪便样本中,检测出4个(7%)新冠病毒呈阳性,在另一个独立队列中4名患者的胃肠道,唾液或尿液里,均检测出了新冠病毒。在症状发作后出现严重消化性溃疡的病例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在食道糜烂和出血部位。”这意味着粪口传播的可能,建议在卫生措施方面,应考虑做好胃肠道分泌的污染物传播途径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