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力培養環保人才 擬發佈相關國家標準

text

新華社貴陽7月11日電

題:中國著力培養環保人才

擬發佈相關國家標準

新華社記者

曹典

齊健

呂秋平

繼中共十八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寫入黨章,中國最高權力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史上最嚴環保法修訂案後,中國教育部門或將出臺專門針對環保類人才培養的國家標準。

10日,《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本科專業教學品質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會上發佈,旨在以統一的國家標準來規範高校環保類人才培養。

隨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國家對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相關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然而目前的人才供給卻難以滿足。

“我們調研發現,中國有近200所高校設置了生態環保類相關專業,可人才培養和國家需求卻相距甚遠。”中國教育部高校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雷光春說,比如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對口就業比例不足30%。

“假如現在要恢復一片溼地,水土保持專業的畢業生能否制定出具體方案?當地居民的損失怎樣得到合理補償?能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的人才還很少。”雷光春說。

雷光春及其團隊對40多所高校進行調研後認為,各高校環保類專業最初建立時缺少準入門檻,具體教學課程設置、考核標準等也是各自為政,缺少統一規範的國家標準。這導致畢業生就業時,難以對接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人才需求。

為解決這個矛盾,在教育部的委託下,雷光春及其專家團隊擬定了這一環保類人才培養國家標準的徵求意見稿,他們希望該成果2015年能作為正式國家標準由教育部發佈。

記者看到,目前該標準適用於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詳細規定了專業的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效果、實習要求、經費投入、就業率等,強調培養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直接為生態建設服務。

除了重視對環保類專業技術人才的規範培養之外,目前中國很多商學院和師範類院校中都開設了環境責任教育的相關課程,培養未來商界領袖和教育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和環保意識。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楊東寧說,他最早嘗試開設的生態文明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選修課,逐漸被學生接受後成為必修課程。

據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朱道立介紹,今年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的環境教育課程將向社會和中小學生開放,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和綠色經濟創新思維。

“中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通過教育和人才培養做支撐。”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宋維明說,“在這一點上,高等院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