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陸佳飛)美國總統奧巴馬12日趕往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參加襲警事件中殉職警察的追悼活動。上周,為報復警察接連槍殺兩名非洲裔男子,美國一名黑人退伍士兵在達拉斯開槍打死五名警察。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種族矛盾日趨尖銳,但美國沒能為解決種族問題選擇正確道路。如今,總統選舉臨近,鋻於共和、民主兩黨主要總統競選人在種族問題上的既往表態和政策傾向,種族矛盾這一社會頑疾一時恐難獲解。
槍擊案凸顯種族矛盾
美國本月5日至7日三天內連續發生的三起槍擊案都充滿種族色彩,將日趨尖銳化的種族矛盾推向風口浪尖。
5日上午,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魯日兩名白人警察與在一家便利店門口兜售光碟的37歲黑人男子斯特林發生衝突,在已經將其按倒在地的情況下開槍打死了他。
僅隔一天,32歲黑人男子卡斯蒂爾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郊因駕駛的汽車尾燈損壞被警察攔停進行例行檢查,後因掏錢包拿證件被警察誤認為是掏槍而遭到槍殺。
事發時正在歐洲訪問的奧巴馬對這兩起槍擊案表態說,它們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反映出美國司法體系中普遍存在的對不同種族區別對待的問題。
這兩起槍擊案在全美迅速引發強烈反應,一些主要城市7日爆發大規模示威。在達拉斯的遊行中,黑人老兵約翰遜製造了襲警血案。他明確告訴警方,他想做的就是要殺白人,特別是白人警察。
種族主義烙印猶在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警察針對有色人種的暴力執法問題由來已久,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現在人人都能拍攝現場畫面並上傳至社交網站,使得以前鮮為人知的警民、種族衝突不斷曝光。
長期追蹤仇恨犯罪現象的美國南方貧困問題法律中心的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全美共有892個已知的“仇恨組織”,數量較2000年初增加了近50%。該機構分析稱,近年來,經濟不景氣、非白人移民人數上升以及首位黑人總統的產生,都讓長期困擾美國社會的“白人至上”思潮躁動加劇。
南方貧困問題法律中心還發現,仇恨黑人和仇恨白人的組織在所有“仇恨組織”中所佔比重最高,分別為21%和20%。此外,仇恨黑人的組織僅在2015年一年間就從2014年時的72個激增至190個。
去年6月,南卡羅來納州一名白人槍手血洗一座黑人教堂後,奧巴馬曾坦言,美國仍未從奴隸制度的陰影中完全走出,種族主義烙印仍然存在於當今美國社會。
解決前景不容樂觀
分析人士認為,只有消除存在於美國司法、教育、經濟等各方面的“結構性”種族不平等,才能解決日益尖銳的種族矛盾,但是奧巴馬第二任期內試圖減少種族不平等的努力遭遇了很大政治阻力,因此沒能取得什么效果。
更令人擔憂的是,從今年總統競選的情況看,美國可能會在解決種族問題上選擇錯誤的道路。
歷史上看,美國曾在1968年大選年走到解決種族問題的十字路口。民主黨籍時任總統約翰遜在1967年迫於全國性種族騷亂壓力而組建克納騷亂問題研究委員會。該委員會在調查報告中指出,美國社會正分裂成白人和黑人兩個社會,種族等級觀念深深嵌入美國社會結構中。報告提議政府在黑人就業、教育和住房等方面下大力氣,並警告採取過激司法應對措施只會加劇種族矛盾。
然而,1968年,解決種族矛盾的輿論完全由當時在競選中承諾恢復“法律與秩序”的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松主導。
美國作家米歇爾·亞歷山大曾指出,尼克松這一承諾實際上為後來逐漸形成過度懲罰黑人的不公正司法體系奠定了思想基礎,也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種族矛盾。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已分別鎖定共和、民主兩黨候選人提名的特朗普和希拉裏能否選擇處理種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前景不容樂觀。
特朗普在11日的講話中承諾恢復“法律與秩序”,與尼克松當年的主張相似。而且,在過去一年中,特朗普曾多次辱罵、威脅黑人維權運動人士。
希拉裏一年來一直堅定聲援奧巴馬推動司法改革,但假如她上臺,解決種族問題的決心有多大仍有待觀察。希拉裏曾在20世紀90年代積極推動犯罪預防法的立法,該法包括擴建監獄和提高犯罪預防措施投入等內容,被普遍認為開啟了對黑人大規模監禁的“潘多拉”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