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 杨佩佩 摄
中新网大同7月17日电 题:从土窑到庭院 晋北贫困村“搬”出新生活
作者 杨佩佩 卞立群
“我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能住上新房、有了儿媳、添了孙子,过着这样幸福的生活。”祖祖辈辈住在土窑洞的白高山现年67岁,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村民,能住进带庭院的新房子里,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70多平方米的独门独院里,三间正房,院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屋里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格局舒适,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配备齐全,墙上挂着几幅书画和照片,现代化的家居环境与过去的土窑洞有着天壤之别。
如今的坊城新村,干净的道路、整齐的庭院。 张云 摄
“以前哪敢想孙子,儿子30岁还找不下媳妇,都成了我的‘心病’。”戴着手表的白高山指着屋里墙上给孙子过百天留下的装饰物说,去年搬到移民新村,儿子很快就娶上媳妇,今年又添了大孙子。
提及儿子的婚事,白高山拿出以前住的土窑洞照片感慨道:“过去住在破烂不堪的土窑洞里,儿子从23岁就开始找媳妇,7年间不断相亲,女方一看我们家那破窑洞,都不愿意。现在,我们一家生活地很幸福。”
屋里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格局舒适。 杨佩佩 摄
白高山是当地官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老伴患有小儿麻痹症。而他的幸福生活是从移民搬迁开始的。合作社流转他家17余亩地,每年流转费7000余元(人民币,下同),道路两侧绿化带占用其5余亩地,每年流转费4000余元。
坊城新村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搬迁来的大坊城与西咀两村都是贫困村,三面均是深沟,村民们大都居住在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土窑洞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配备齐全。 杨佩佩 摄
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世贵介绍,2016年9月开工建设,历经一年多的施工,2018年近200户村民住上有独立院落的新房子,洗澡、做饭、供暖全部用上天然气,开始“做饭不用柴,吃水不用挑,冬天有暖气,家门口挣钱”的生活。
如今的坊城新村,干净的道路、整齐的庭院,卫生室、图书室、党建室、文化活动室、技能培训服务站一应俱全。白高山的儿子去年参加村里的技能培训,当了电焊工,一年能挣3、4万元。
刘世贵说,坊城新村有2690亩土地,退耕还林1200亩,村民们在剩余的土地上种植当地特色产业黄花、经济林和小杂粮。此外,新村附近有三个国有林场、一个农场和医药园区等,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识别时的2846元达到7668元。”
今年,坊城新村还将新建一个扶贫车间,用来对黄花进行深加工,把黄花产业做大做强。白高山的儿媳郭芳告诉记者,等孩子开始上学,她就去扶贫车间找份工作,增加家庭收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