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 | 索契峰会为叙利亚政治和解带来乐观情绪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李子昕

11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伊朗总统鲁哈尼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俄罗斯索契举行叙利亚问题领导人峰会,就叙利亚问题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叙利亚政治进程和地区局势进行了深入讨论。国际社会对此次会议普遍予以高度关注,认为这是一场“可以定调叙利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会议。

11月20日,俄罗斯索契,普京在黑海度假村会见阿萨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索契峰会旨在定调叙未来政治局势

过去的一年里,叙利亚的局势出现了实实在在的转变:“伊斯兰国”节节败退,几近瓦解;内战各方冲突降级,重新出现政治和解的曙光。不可否认,这样喜人的结果与俄、土、伊三国的有效合作密不可分。特别是在三国合力协调促成的阿斯塔纳和谈机制,在叙利亚境内建立了四个冲突降级区,并就冲突降级机制以及观察员部署等议题达成了一致。

此次索契峰会的召开就是对阿斯塔纳和谈机制运行以来叙利亚的最新局势进行评估。索契会议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俄土伊三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这显然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在联合国框架及美西方主导的叙利亚局势干涉机制失效的背景下,阿斯塔纳机制的重要性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忽视的,也很难取代。

即便如此,盲目的乐观仍然不适用与当前复杂的叙利亚局势。尽管俄土伊三国踌躇满志,但未来叙利亚问题的焦点和难点仍然有三:其一、巴沙尔政权的存续及改革;其二、区域和域外大国在叙利亚的地缘利益平衡;其三、叙利亚反恐斗争的深化及既有成果的巩固。以上任何一件均非易事,因此单凭索契峰会便期待定调未来的叙利亚政治走向并不现实。对三国而言,通过索契峰会,在与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以及沙特阿拉伯支持的逊尼派势力争夺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斗争中获取先机,才是最为重要的考量。

旧时代已离去?新时代快来临?

伊朗总统宣布“伊斯兰国”已被剿灭

此次索契峰会前,有关各方极为“默契”地纷纷宣布“伊斯兰国”已被剿灭,至少是军事层面。从现实角度讲,这样的声明或许略显“草率”,但其里程碑的意义确实不可忽视。“伊斯兰国”在军事上的败退让沙姆地区在历经十数年的动荡后,重新迎来和平进行政治重构的曙光。

不可否认,目前地区及国际主要力量对叙利亚局势的聚焦,已从打击极端组织转为对未来叙国内政治走势的关注。然而焦点的转移并不意味着旧有使命的完全达成,说“旧时代”已去为时尚早。“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境内的军事衰退并不意味着叙利亚国内和解进程时机的完全到来。叙利亚境内仍然存在着大量其他恐怖组织或宗教极端组织。仅“征服阵线”一家,其对叙利亚政府军造成的军事和政治压力就不可小觑。此外,库尔德问题是萦绕地区传统地缘角力的又一不确定因素。土耳其一直拒绝完全将叙利亚库尔德势力纳入未来政治和解的进程中。然而这样的要求将势必削弱推动叙利亚全面政治和解的努力。

多政策少战略,美在中东失去主动权

许多西方政治分析家对目前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地位深感可惜。不过与在其他问题上主要指责特朗普政府不同的是,叙利亚问题上,战略界更多认为造成目前美国力量缺位的最主要因素是由于奥巴马政府过于仓促及无策略的从叙利亚撤出。时至今日,美国的中东战略由几位拥有实权的将军所掌控,导致技术性的军事打击主导了美国对叙利亚政策,而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却长时间缺位。

当奥巴马总统做出撤离中东的决定时,国际社会还在纷纷猜测究竟谁将成为这里的主导力量;当土俄两国因为击落战机事件而关系紧张时,各路看客仍然坚信中东必然是“大国的泥沼”;但时至今日,俄罗斯凭借着打击“伊斯兰国”的战果以及对叙内战有效的调停机制,重新成为了中东地缘政治最为主要、影响力最大的超级玩家。美国的保守以及俄罗斯的进取成就了目前两国在中东势力的消长。

俄罗斯的中东之路依旧道阻且长

在这场叙利亚未来政治进程主导权的争夺中,俄罗斯无疑是最大的赢家。需要承认的是,目前国际社会谈起叙利亚局势,最想要听到的是俄罗斯的声音。一种“俄罗斯主导--其他国家因应”的模式正不断得到固化。此次俄土伊三国领导人索契峰会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沙特国王萨勒曼、埃及总统塞西、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分别通了电话,通报三国领导人会谈的相关情况及所达成的共识。这说明不仅俄罗斯自视为解决叙利亚问题的主要力量,同时其关键性地位也已经获得了其他各国的普遍承认。

沙特国王在年内实现了对莫斯科历史性的首访。当人们纷纷以放大镜的视角观察这两个数十年来地缘利益并不一致的大国将如何展开全新互动时,双方却匆匆在“礼貌的微笑”中结束了交流。沙特和俄罗斯两国主要的共识凝聚在能源贸易领域,而对地缘政治的势力重构似乎并未达成太多一致。沙特国王亲访俄罗斯,不可谓不重视,诚意不可谓不大,但即便如此两国亦未形成有效共识,可见两国的地区利益相差之巨。俄罗斯重返中东,沙特是其难以逾越的一道大关。

美国在中东的志向亦从未降低。尽管从奥巴马的“撤出”到特朗普的“一旁看”都显示出美有意对该地区保持距离;但实际上这只是管控方式的变化。美国更愿意通过离岸制衡而非事必躬亲的方式施加对本地区的影响力。美国不愿被中东缠住,但更不愿让其他力量染指中东。更何况美国的一众“小兄弟”,纷纷提出要美国重新重视中东的需求。内部压力和外部需求一拍即合,一时的低谷或可忍耐,但期待特朗普政府完全放弃中东而任由俄罗斯做大是不现实的。

索契峰会在一片赞誉声中结束,但叙利亚的政治和解进程其实远未开始。本次会议最大的意义是再次落实了各方均希望并愿意通过包容性的政治对话实现叙利亚民族和解,并对“旧时代”的行将结束以及“新时代”的开启表达乐观的情绪。对于叙利亚的未来,乐观,或许正是最缺乏的精神。


作者简介:

李子昕,亚太智库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