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夢想——天安門廣場“十一”升旗儀式側記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梁天韻、孔祥鑫)距離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紅旗在新中國首都徐徐升起,共和國的年輪銘刻了67載的崢嶸歲月。

10月1日,國旗護衛隊護送國旗走向升旗臺。新華社記者唐召明攝

今天,還是在天安門廣場,還是於萬千熾熱的期盼中,中國人心中最明亮的那一抹紅,又將高懸於天際。

“昨天半夜的飛機從四川南充老家到的北京,來不及放行李,直接就過來排隊了,能在國慶節當天到祖國的心臟看升旗,太有意義了!”站在人群最前排的李良興奮地說。淩晨4時許,廣場上已聚集約11萬群眾,從祖國大江南北前來見證莊嚴時刻。人們激動的笑臉、熱切的交談,給露寒煙重的清秋,平添了幾分暖意。

“快看,國旗護衛隊來了!”6時05分,“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的雄壯旋律響起,人們的目光剎那間聚焦在天安門中心城門。36名國旗護衛隊戰士,沿著中軸線走來。步步生風,步步生威,那堅定的步伐仿佛踏遍了近代中國起伏跌宕的百年征途。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6時11分,旗手迎風展開國旗。當五星紅旗升到旗桿頂端,人群瞬時爆發出陣陣歡呼——“祖國萬歲!中國萬歲!”億萬中國夢乘著萬羽和平鴿騰空飛起,對祖國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縈繞於首都上空。

10月1日,升國旗儀式後,和平鴿展翅飛起。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風雨兼程的共和國航船,駛入“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航道。歷史和未來在此刻交匯,國家的追求與個人的夢想在此刻相融。

“希望家鄉的小麥和玉米有個好收成,到2020年所有貧困縣都能如期‘摘帽’。”付明輝是河南週口人,今年剛剛成為北京一名基層公務員,“實現全面小康,一個人都不能少。這些年新農村建設發展很快,與城市接軌的夢想指日可待了。”

“希望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振興。”來自吉林長春的高鐵工程師張宇,注視著飄揚的國旗心潮澎湃,“這不僅要靠國家加大扶持力度,也要靠我們自己改革創新,爬坡過坎不吃點兒苦頭哪行。”

“希望靠自己的雙手打拼出一份事業,在北京真正紮下根來。”祖籍河北邯鄲的“小兩口”李志峰和張寧,第一次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很是開心,“只要有肯拼搏的‘女排精神’,無論是自己的小家,還是祖國的大家,都不愁日子不紅火。”

“希望有朝一日學有所長,回報社會。”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大二學生陳競,今年暑假回江西老家,專程走訪了長征遺址。“看著國旗升起,我想到正是成千上萬先輩的生命,才換來民族解放與和平發展,太不容易了。現在的年輕人尤其要銘記歷史,銘記對信仰的執著追求。”

“希望祖國和平統一。”來自香港的譚文輝特意調整出差日程,為了在國慶節當天,與數萬同胞一起看天安門升旗。“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覺非常自豪。”

10月1日,升國旗儀式後,和平鴿展翅飛起。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1932年,《東方雜誌》向社會各界徵詢“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怎樣?”隨後收到142份回復,描述了富國夢、平等夢、大同夢……雖內容有所差別,但無不指向一個共同的方向,也是一切現代國家夢想的前提——徹底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處境,建立起一個獨立、民主的國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年中國的現代夢想,不再是“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而是翻開了昂揚奮進的新篇章。

2016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已進入重要的衝刺階段。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