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課本”重返課堂掀兒童閱讀“國學熱”

text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
題:“老課本”重返課堂掀兒童閱讀“國學熱”

新華社記者曹典
楊丁淼

“我覬覦很久了,準備‘下血本’給兒子買一套!”在北京工作的章先生指著8本套裝定價880元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告訴記者,這套從1901年“穿越”而來的清代語文課本,近來在家長圈中好評如潮。

“第一次印刷出版的5000套都已經賣光了,後續加印的目前也被訂購得差不多了。”該書執行編輯武繼宇說,整個出版團隊花了一年多時間讓這套“老課本”修復再版、從“故紙堆”重見天日。

據介紹,《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其實是一部清代的小學字典,也是一本以漢字為中心的古代文化百科全書,全書共選3291個漢字,插圖762幅,字圖結合,深入淺出。

“我想借助這套書幫助兒子認字。”章先生說,後來出版的字典有些“乾巴巴”,而這套書追本溯源,不僅能學習漢字,還能讓孩子順帶了解每個漢字背後的傳統文化,一舉多得。

近來,類似《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老課本”在中國屢受追捧,不久前,江蘇語文老師王星從清末民初老課本中選擇內容,與《讀庫》合作出版《日課2014》,用一日一課的形式,給孩子講解包括國文、修身、社會、常識等多種知識,短短10天首印的1萬套就銷售殆盡。

在如今的中國,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傳統書籍閱讀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性。國學也在中國迅速升溫,從在大學中開辦“國學院”,逐漸向下延伸至中小學、幼兒園和週末培訓班。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1日清晨,安徽合肥丁崗社區農家書屋內,傳出稚嫩清脆的誦讀聲,一群孩子身著古代服飾,手持書本,齊聲朗誦著《弟子規》。

這樣的場景在5年前對於很多合肥市民來說還很新鮮,而如今只是平常一景。在河南、內蒙古、浙江、江西、山東等全國多地,“國學教育進校園”、“國學經典誦讀”等活動頻繁舉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前強調,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

中國教育部網站1日公佈《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今後中國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

“以後對傳統文化的回歸應該會是一個主流。”清華大學出版社紙飛機少兒事業部總經理苗建強說,從去年開始,兒童圖書市場中,傳統文化類的書賣得比較好。“我們出版的書中,傳統文化類的讀本佔20-30%,都賣得不錯。”苗建強說。

不過,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徐鳳梅表示,從目前的出版市場來看,可供兒童閱讀和學習的傳統經典還是相對零散的,難以形成品牌,國學教育仍然欠缺優質、系統的教材。

苗建強也指出,雖然國學類少兒圖書的銷量在增長,但創新度卻不夠。

一些家長表示,儘管自己的孩子已經可以熟背《弟子規》等國學經典,可是對其中的內容卻一知半解,缺乏專業老師進行閱讀輔導。

“我認為中國孩子能夠通過傳統文化類書籍的閱讀、熏陶,培養對中國文明、歷史、文化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兒童文學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暉說。

“至於通過哪一種方式或素材來獲得這種文化熏陶,要根據兒童的年齡、興趣、身心發展規律來挑選。”陳暉表示,每一代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環境和閱讀傾向,優秀“老課本”應和當下兒童讀物互相補充,共同推動孩子對傳統文化精神的理解和接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