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权分配”刚被批,又现“抗疫补贴倒挂”?

新京报网

text

抗议补贴“按权分配”刚被处理,又出现了“一线与非一线”补助倒挂现象。

这两天,有发热门诊医生反映,其所在医院的领导、行政人员所得的补助是一线医生的两倍之多,对补助的计算方式提出异议。

当地官方表示,经了解,医院核算并无失误,但鉴于今日国家卫健委已明确“医生轮休算出勤”的计算方式,医院将重新核算出勤,并发放相关补助。

疫情当头,冒着感染风险,冲在最前线的一线医务人员,被誉为最美的逆行者,为了奖励他们的付出,从中央到地方都推出了各类关爱政策,包括各种补助、津贴等。

从现实执行来看,补助发放的标准,的确存在着不够科学合理的地方。拿这次事件来说,虽然院方并非“有意克扣”——因为一线人员是5小时轮班制,所以累计算下来考勤天数会比院领导和行政人员要少,相应的补贴更少,但出勤核算方式明显欠妥。

此事引发质疑,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之下,一线和非一线人员补贴“倒挂”的现象依旧存在?安康市中心医院“院领导抗疫补助高于援鄂一线人员”刚被严肃处理,殷鉴在前,为何还有医院重蹈覆辙?

围绕医护人员补贴发放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可谓三令五申。比如3月5日的中央会议就强调,临时工作补助、一次性慰问补助、卫生防疫津贴等要及时发放,向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接诊、筛查、检测、转运、治疗等一线医务人员特别是救治重症患者的医务人员倾斜。

医院领导和行政岗位人员在疫情中的默默付出,都值得肯定。但不管是按职级分配,还是核算方法有误,补贴标准如果无法向风险最大的一线医务人员倾斜,那些不上前线、不用穿防护服的人员拿的补助反而更多,难免会有失公平。

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强度高、风险高、压力大,哪怕是轮班倒,也得随时待命,并且延迟下班是常态。重点优待,也是特殊时期“按劳分配”的题中之义。

而说到底,这几天发生的行政岗位补贴高于一线医生的事件,也难免会给人一种医护在一线奋战抗疫,而行政岗位和“领导”却在背后“摘桃”的观感。

应该说,补贴发放出现按职定额的争议现象,未必是医院发补贴的人刻意偏心或者想要趁机捞一笔。物质层面的关爱政策,要保证在具体执行中公平合理、足额到位,确实得有更精确的核算方式。

围绕这一点,国家卫健委日前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回应——以是否直接接触疑似患者、确诊患者,是否实际参加现场处置、患者救助的工作情况为依据,对一线医务人员的范围进行更为精确的界定。同时,再次明确一线医务人员轮休、隔离期间都按照出勤对待。

补贴向一线医务人员倾斜的大原则之下,进一步明确哪些人员才算一线;疫情期间的特殊工作班次中,轮休和隔离该如何计算,这种细化的界定,有利于让补贴的发放精确到人,避免因粗枝大叶而出现“辅助岗位比一线岗位标准高、病房外比病房内拿得多”的倒挂现象。

好在,几起争议案例出现后,当地很快对发放标准进行了调整,展开了纠偏。但纠偏之外,一线和非一线人员补贴“倒挂”现象三令五申依旧存在,显然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