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負利率政策為何陷入困境?

FT中文網

text

【亞太日報訊】10日,據FT中文報道,我們很難把“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譯成日文。這令人遺憾。6個月前,日本政府將日本郵政銀行(JapanPostBank)私有化,將價值12萬億日元的股票出售給公眾。這家金融集團擁有逾200萬億日元的資產。

日本政府希望此舉將最終吸引普通投資者(所謂的渡邊太太(MrsWatanabes))投資股票,鼓勵家家戶戶放棄現金,願意承受資產風險,從而推動增長。

然而,那是日本央行(BankofJapan)今年1月推出負利率之前的事情;負利率最近導致日本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降至零以下。這對日本郵政銀行的衝擊將超過其他任何金融機構,因為該行投資組合中的幾乎一半資產是此類債券。難怪該行股價大跌至低於首次公開發行(IPO)發行價逾20%的水準。日本政府對該銀行的處置沒有讓“渡邊太太”享受到股市風險的樂趣,反而燒傷了她。

日本以外的很多人很容易將這視為個案。這麼認為就錯了。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教訓是,被如今瘋狂的央行貨幣實驗推入“愛麗絲夢遊仙境”般金融世界的不僅僅是投資者。政府也正被帶入奇特的政策矛盾,這引發了有關負利率能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質疑——在日本以及其他國家。

要理解這點,看一看日本貨幣政策實驗的作用機制吧。當日本央行提出負利率時,官員們辯稱,負利率將推動增長,因為這種衝擊將最終迫使企業和投資者利用他們閒置的巨額資金或銀行存款,做一些富有成效的事情。

這聽上去合情合理,但官員們還擔心,銀行負利率將導致儲戶把錢藏在枕頭底下,因此他們借鑒瑞士的經驗,從政策設計上確保散戶帳戶不適用負利率。唯一面對負利率的存款是大型金融機構存放在日本央行的存款,資產規模約為10萬億日元。

如果這10萬億日元資金屬於企業或銀行,那就可能會有一個向著“實體”經濟的清晰傳導機制。但關注亞洲的里昂證券(CLSA)分析師布賴恩•沃特豪斯(BrianWaterhouse)估計,這其中有高達8萬億日元來自日本郵政銀行,而該行被禁止發放貸款。當然,如果該行通過買入日本高風險資產(例如股票和債券)對負利率做出回應,它仍能創造間接的信貸來源,儘管目前該行似乎並沒有這麼做。

相反,與其他資產管理者一樣,日本郵政銀行的管理者似乎更傾向於將資金投向海外。理論上,這可能會提供另一種傳導機制:日本央行引入負利率的一個重要(但沒有明說的)原因是希望此舉令日元貶值。遺憾的是,就連這個政策也弄巧成拙:過去一個月,日元兌美元升值7%,這進而破壞了日本央行的可信度。

或許這是暫時的挫折。日本央行一些官員認為,還會出現其他傳導管道。尤其是,他們希望負利率的衝擊將迫使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Abe)在企業界和勞動力市場推行同樣激進的結構性改革。尤其是,日本央行正敦促企業提高薪資,以抗擊通縮並充分利用企業的閒置資金。

即便是這種想法似乎也是矛盾的。在負利率世界裏,很難想像企業會突然覺得受到鼓舞而大幅加薪。看到政府債券收益率變為負值,已經讓企業高管變得更擔心(而不是放心)了。

當然,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可能會看到一縷希望之光:正如資產管理公司WisdomTree的傑斯珀•科爾(JesperKoll)所指出的那樣,政策失靈的事實仍有可能迫使安倍政府採取行動。科爾預計很快就會出現更多激進的財政舉措,例如“向低收入養老金領取者發放現金”以及向母親提供補助。他表示:“‘直升機撒錢’可能會變成一件真正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或許如此,但在安倍團隊沒有表態的情況下,令人悲哀的資訊是,日本和日本央行似乎正陷入僵局。把這視為一個需要政府協調行動的教訓吧。

日本央行副行長中曾宏(HiroshiNakaso)表示,這表明,在通縮出現時,貨幣政策本身“不是萬能藥”。不管怎樣,全球投資者應該關注日本郵政銀行的案例,然後知難而退。可憐的“渡邊太太”也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