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避免“妖魔化”大陸

亞太日報

text

編者按:總部位於香港的全媒體聚合平臺《亞太日報》,2014年3月推出獨家策劃欄目“外媒周觀中國。通過每週定期對近30家境外主要媒體涉華報導的梳理整合,為讀者瞭解中國,以及與之相關的區域及國際大事提供不同的視角。

境外媒體包括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英國廣播公司、美國之音、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新加坡《聯合早報》等。

【2014年6月20日至6月27日 本週外媒聚焦熱點】

時政|兩岸關係:國台辦主任訪台

時政|香港“占中公投火爆 體現市民“民主訴求

時政||極端組織用網路向維族灌輸“聖戰思想

經濟|中國PMI預示經濟回暖 微刺激政策是否犧牲改革

社會|美報告稱投資阿里巴巴有風險

社會| IBM和聯想交易引發美國對安全問題擔憂

**——兩岸關係——

★ 國台辦主任訪台將與民眾“深接觸**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6月25日上午抵達臺北,展開為期4天3夜的首度訪台行程,引發外媒高度關注。

德國之聲認為,張志軍此行訪台有兩大重點,一是舉行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二次正式會談,二是與台灣各界基層民眾“深度接觸,把拜訪的重點鎖定在“三中一青,即****台灣 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戶,以及青年族群。 報導援引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的觀點稱,張志軍“深入民間、聽聽聲音的做法值得肯定。英國廣播公司援引國台辦旗下網站“中國台灣網的文章稱,張志軍此次赴台是一次“帶著耳朵的傾聽之旅,他要前往最有“台味兒的台灣百姓中去,感受它們“迎親戚般的熱情,傾聽他們最真實的聲音。

馬英九稱台灣服務業需要大陸 號召建立健康的對大陸心態

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近日接受美國《福布斯》雜誌專訪,對服貿協議和兩岸關係發表了觀點。馬英九稱,台灣的服務業差不多已發展到飽和的狀態,但是如果有大陸市場的支持,還能再進一步的發展,甚至能擴大到東南亞或歐美市場。馬英九還號召台灣 民眾對大陸建立一種健康平衡的心態,不能任何事情碰到大陸就聯想到“可怕與“惡毒, 大陸與台灣僅相隔180公里,不可能忽視大陸的存在。

台灣企業“背靠大陸,面向世界

美國《福布斯》近日發佈《2014台灣富豪榜》,稱台灣排名前50位富豪在過去13個月中財富增長12%。《福布斯》指出****台灣背靠大陸,面向世界,加上全球經濟繁榮的加深,有利條件給台灣 出口行業帶來了澎湃動力。 文章稱,和大陸的緊密關係讓很多台灣企業受益,其中包括科技行業的鴻海精密,以及深耕中國食品飲料市場的頂新集團和中國旺旺。

6月27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高雄市杉林區拜訪果農,了解當地水果種植情況,解答農民關心的台灣水果行銷大陸的問題。這是張志軍和果農在一起摘木瓜。新華社記者王申攝。

**——香港“占中公投——

★ 香港“占中公投火爆 體現市民“民主訴求**

據美聯社、法新社、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外媒報導,香港“佔領中環行動發起的香港行政長官普選方案公投吸引了大量香港市民參與,截至到6月22日,已有超過60萬人通過網路或實體票站投票。

法新社發表文章稱,香港市民對公投的熱情顯示了其對真正民主的強烈嚮往, 雖然公投沒有法律效應,但香港特區和中國中央政府必須重視香港民意的呼聲, 如果香港人民的民主訴求再次被忽視,他們可能會採取更極端的行動。

新加坡《聯合早報》 認為,中國大陸此前發表香港白皮書也是造成公投火爆的原因之一。有現場投票的市民表示,對大陸白皮書中壓制香港自由的表述十分不滿,因此參與投票以表達抗議。

**——反恐——

★ 極端組織用網路向維族灌輸“聖戰思想**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近日發佈的《恐怖主義的網上推手——“東伊運恐怖音視頻》專題片受到外媒關注。美國 《華爾街日報》 6月25日發表文章詳細地報導了這一專題片的內容,文章稱,恐怖份子宣傳的“聖戰思想已經通過互聯網傳播到了新疆,新疆很多貧困地區不久前才普及使用互聯網,這對極大推動了“聖戰思想的傳播。烏魯木齊一名年輕的維族人說,網路改變了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讓他知道了全世界有16億穆斯林,而他是其中的一部分。報導稱,一些帶有原教旨主義思想的維族年輕人在網上和其他維族人激烈爭辯,這些年輕人將自己視為全球“聖戰的一部分,他們支持伊斯蘭教法並用暴力抵制中國的“異教徒。

**——經濟——

★ 中國PMI預示經濟回暖 微刺激政策是否犧牲改革**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美國《華爾街日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外媒廣泛報導,6月滙豐中國製造業PMI初值為50.8,達到榮枯線以上,超過外界預期。

美聯社、法新社報導指出,製造業轉好說明中國經濟出現回暖跡象,此前的微刺激效果已經顯現。 新加坡《聯合早報》 稱,中國的定向微刺激措施效果顯現,尤其以中小型企業得到的幫助最明顯。文章稱,中國此次PMI上升是由結構性因素所拉動,是依靠結構性政策帶來的結構性修復。

然而也有一些外媒認為,中國經濟回暖是以犧牲改革為代價的。美國 《華爾街日報》 發表文章稱,在短期增長和長期結構調整的權衡中,中國還是堅決選擇了前者。政府花錢、央行撒錢可能有助市場短期回升,但其持續性可能只是曇花一現,舊問題仍將存在甚至加劇,改革也沒有看到大的起色。

★ 美報告稱投資阿里巴巴有風險

據美國 《華爾街日報》 6月20日報導,美中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近期發佈報告稱,投資者購買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等中資企業的股票會面臨重大風險。報告指出,阿里巴巴以及其他很多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法律結構“複雜且風險極高。這一法律結構下,公司的核心資產留在中國實體及其所有者手中,外國投資者們根本無法掌控。這一特點很容易被中國投資者惡意利用,導致美國的股東遭受損失。

★ IBM和聯想交易引發美國對安全問題的擔憂

據美國 《華爾街日報》 6月26日報導,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將電腦伺服器業務出售給聯想集團的交易計劃再次引發美國對安全問題的擔憂。美國安全官員和海外投資委員會稱,這些伺服器可能會被中國的間諜或黑客遠端存取,如果維護落入聯想之手,美國的伺服器將更容易被中國特工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