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郵政署擬遮蓋舊郵筒英皇室標誌 部分港人反對

亞太日報

text

帶有皇冠標誌的香港舊郵筒。圖/星島日報

【亞太日報訊】近日,香港郵政署建議將英治時期留下的香港郵筒上的英國皇室徽號遮蓋掉,換上香港郵政的蜂鳥標誌。此建議遭到部分民眾反對。

香港郵政署表示,舊郵筒至今仍展示皇冠標記或不同年代的英國皇室徽號“並不合宜”,今年3月決定遮蓋標記或徽號。

郵政署稱,會在郵政署庫存中挑選不同款式的舊郵筒,放置在歷史建築物內,作為郵政文物供市民觀賞,具體安排仍在籌備中。

據統計,香港尚存59個英治時期舊郵筒,佔全港1148個郵筒的5%,分別于英王喬治五世、喬治六世和伊拉沙伯二世時期留下。

香港市民在長春社文化古迹資源中心外的郵筒前走過。圖/端傳媒

郵政署稱,目前,香港有5個舊郵筒以原貌作展覽用途,其中2個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展示,2個於香港郵政郵展廊展示,餘下一個於赤柱郵政局外牆展示。香港郵政會從庫存郵筒中挑選7個分屬7個不同款式的郵筒,回復原貌後放置在合適地點如歷史建築,作為郵政文物,繼續供市民觀賞。

不過,此建議遭到部分民眾反對。

香港前郵政署署長譚榮邦表示,郵政署的政策一向是舊郵筒仍能使用便繼續服役,他不明白署方為何要遮蓋標示,他又認為市民混淆兩者的機會不大。

譚榮邦表示,在回歸時,郵政署決定不移除殖民時期製造的郵筒,是認為現存的郵筒還可使用,維持原狀是較實際的做法;新建的郵筒,則按照歷史需要而改用新的郵政徽號。

譚榮邦表示,不是所有殖民時期已存在的東西都要更改,香港不少街道名稱,例如英皇道、太子道等,都沒有在回歸後改名。

同日,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在其報章專欄發表題為《去殖民地化》的文章,曾鈺成指,百多年英國管治留下許多富有殖民時代特色的東西,比如上月底修復完成隆重啟用的終審法院大樓,比如其他歷史建築,香港的街道、公園、學校、醫院,用英國皇室成員或殖民政府高官的名字命名的也多不勝數,這些都不應該是“去殖民地化”的對象。

曾鈺成指出,《基本法》中最明顯的去殖規定,是政府首長不再由宗主國派來,立法機關不再由派來的政府首長委任,終審權不再設在宗主國。他提醒,在考慮還有什麼“殖”要“去”時,要小心謹慎。(綜合星島日報、南早中文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