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QE央行7萬億大放水? 馬駿駁斥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劉錚)中國央行日前宣佈,擴大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增加合格抵押品範圍,引起市場高度關注,甚至有評論認為此舉將釋放“7萬億元流動性”。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14日對此明確回應,此舉不會對流動性總量產生顯著影響,不可能是“中國版QE”。

馬駿分析指出,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充裕程度、信貸與廣義貨幣的增速受許多因素影響,再貸款只是創造流動性途徑之一,而合格質押品選擇範圍的變化又只是影響再貸款的許多技術性因素之一。此次新舉措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多是中小金融機構)獲得更多的央行流動性支持提供了必要前提,但不能假設所有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將因此自動獲得央行流動性支持。

“合格質押品範圍的擴大不影響央行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的把握,更不意味著央行將大規模投放流動性。”馬駿明確表示,今年M2增速預期目標12%並沒有改變。

央行此次新舉措,是發生在近年來外匯佔款明顯減少、提供基礎貨幣渠道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近年來隨著外匯形勢的變化,基礎貨幣的外匯佔款供給渠道減弱,央行通過再貸款等主動供給基礎貨幣的渠道加強。從國際經驗看,央行通過債權方式提供流動性都要求金融機構提供合格質押品。過去接受的合格質押品只包括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和高等級企業債券等高等級債券,現在隨著央行主動提供流動性數量的增加,面臨合格質押品結構性不足的問題。

馬駿分析,雖然中國高等級債券總體充裕,但大銀行持有高等級債券的數量較多,而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持有的高等級債券數量較少,因而在向央行申請支農、支小再貸款等流動性支持時難以提供足額的合格質押品,對央行通過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引導其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形成了制約。

“這次將優質信貸資產納入央行質押品範圍,有助於解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合格質押品相對不足的問題,消除央行向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的障礙。”馬駿分析道。

可見完善央行流動性調控機制是此次新舉措的主要目的。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室主任曾剛直言,央行這次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完善流動性調控機制,特別是增強央行對中小銀行“一對一”提供短期流動性的手段,避免金融市場流動性風險,可以認為是維護金融穩定的創新舉措。當然從間接效果看,能夠間接起到提高銀行支持實體經濟能力的作用,但主要目的還是降低流動性風險。

信貸資產雖然如今已經可以納入央行合格質押品池中,但也是有嚴格限定的。馬駿指出,首先要是非金融企業的正常類貸款,關注、可疑、次級、損失四類貸款均不符合條件;其次由央行進行內部評級,評級結果達到可接受級別以上的非金融企業貸款才能成為合格質押品。

未來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將如何操作?馬駿透露,央行在開展再貸款操作時,會從金融機構持有的合格質押品資產池中,從優選擇與再貸款金額和期限相匹配的質押品。首先選擇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和高等級企業債券等債券資產,其次選擇合格信貸資產。選擇合格信貸資產時,優先選擇央行內部評級高的信貸資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