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和2月的不少地方“兩會是在讓人呼吸困難的霧霾中召開的,而2月24日元宵節剛過,中國中東部地區又被持續霧霾籠罩,中央氣象臺發佈了黃色預警,北京等城市街頭又看到了不少戴口罩的人,一些地方PM2.5指標再達上限。
如何落實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為各級官員出了一道艱難考題。人們希望3月份的全國“兩會能遇上好天氣,迎來美麗春天。
臨近3月,北京等城市街頭又看到了不少戴口罩的人,一些地方PM2.5指標再達上限。 圖片來自網絡。
10年前“兩會召開之際,非典疫情暴發,之後中國領導層決定大力推行科學發展。10年後又逢“兩會,嚴重的污染使得人們進一步意識到落實科學發展的緊迫性和挑戰性。
由工業排放等因素引起的空氣污染無疑為高速發展的中國敲響警鐘。人們擔心中國已遇到英國工業化過程中曾經曆的情況,半個多世紀前的倫敦因污染嚴重而被稱作“霧都。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現在的經濟總量、能源消耗、機動車數量等都遠超英國。
中國正在遭遇發展的“兩難。未來五年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經濟還要增長,工業化、城鎮化都將擴張。環保部去年底發佈的一份檔預測,到2015年,中國重點區域GDP將增長50%以上,煤炭消費總量將增長30%以上,汽車保有量將增長50%。這些同時也都會是增加污染排放的因素。
這些年,中國治理污染下了很大功夫,投入大量資金,環保總局升格為環保部,PM2.5的指標也公佈了。部分地區生態品質有了改善。但環境分析人士說,中國尚未實現治理與排放關係的根本扭轉,中國環境保護面臨嚴峻挑戰。
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直接影響著民生。捕殺、食用、非法利用野生動物事件持續引發公眾關注。不安全食品成為輿論熱點。生態問題還前所未有地進入了公共視野,寧波、什邡、啟東等地去年相繼發生了抗議污染專案的群體事件。
圖為攝影師鏡頭中霧霾籠罩下的夜北京。 圖片來自網絡。
“環境保護是觸及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核心問題,如何平衡公眾訴求、經濟發展與政府政策,將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全國政協十二屆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表示。
他注意到,中國新領導層對生態環境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中共十八大提出“美麗中國、永續發展的概念,“生態文明建設寫入黨章。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中共領導人在論及中國發展紅利時強調,改革這個最大的“紅利更多地體現在生態文明建設上。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謝少東建議,建設“美麗中國還需要依賴看不見的生態環境倫理觀。希望“兩會代表委員們能圍繞公民環境觀的塑造、政府調和經濟發展與環境矛盾、城市發展可持續性和城鎮化整體規劃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
1962年,美國人蕾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問世,西方工業國家自此越來越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半個世紀後,人們期待中國迎來美麗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