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正籌備新一輪與民族武裝團體的和平談判,中國將扮演關鍵角色。亞洲時報(
ATimes.com
)報導
隨著西方代表漸漸退出緬甸的和平進程,中國逐漸成為了唯一對叛亂分子和政府都有影響力的重要外部勢力。與尋求和平的西方國家不同,在這件事上中國還有更多的戰略考量。
中國的緬甸政策從根本上是為了確保它在若開邦皎漂(Kyaukpyu)深水港的利益。它在該地區建設的跨境石油和天然氣輸送管道被視為為中國內陸省份提供的安全保障支柱之一,因為這能使中國避免因過度依賴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石油,並在與美國產生衝突時陷入被動狀態。
2011年,緬甸前總統吳登盛(U Thein Sein)單方面宣布暫停修建密松水電大壩(Myitsone hydropower dam),稱這違反人民意願,此舉使中國,甚至全球都感到震驚。中國原定計劃將在這個大壩上投資36億美元。緬甸一直被廣泛認為是中國的盟友,但吳登盛此舉顯然更多處於內部軍事政治考慮。這也是緬甸對外發出希望減輕對中國依賴的第一個明確信號。
這種策略最初的確奏效,緬甸與美國和歐盟的關係大幅改善,這也令中國開始尋求用多種新方式鞏固中緬雙邊關係,包括加強與緬甸多政黨黨派間的聯繫。
自密松水電大壩項目暫停後,中國多次表示希望重啟項目,但與中國打交道多年的緬甸商人表示,中國也明白執意重啟該項目並不可取。在禮勃東(Letpadaung)銅礦項目上,中國同樣遇到麻煩。
該商人表示,中國當然不希望在緬甸與西方的關係因羅興亞穆斯林人權危機出現裂痕的時候,在緬甸出現反中國情緒。中國不斷表示對緬甸的支持,這種支持甚至可能包括在聯合國安理會就該否懲罰緬甸的種族清洗一事上投反對票。
儘管緬甸與西方的關係一度好轉,其近來的作為使它再次被國際社會視為賤民階層。
中國正巧妙地利用這種政治風向的轉變來推動自身策略目標。中國正試圖說服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建造一條連接中國南部與若開邦皎漂的高鐵線路。
有關這線路的諒解備忘錄曾於2011年簽署,後再在2014年被緬甸擱置。去年,有中國人大代表提出重啟該項目,以助中國開拓印度洋的商貿路線。
在這種懷柔策略下,中國正利用它對叛亂集團的影響力和自稱和平使者的身份達成其更大的目標。一個公開的秘密是,中國為緬甸其中一個最大的民族武裝團體提供了大量高級軍事設備。
因為中國尚未實現在緬甸的長期目標,且考慮到目前已大幅度提升中緬關係,中國並不急於徹底且快速地解決該國的種族戰爭。這也意味著,緬甸即將於下月進行的和談將充滿不確定性。
撰文:評論員Bertil Lintner
原文:
http://www.atimes.com/article/how-china-gets-what-it-wants-in-myanmar/
相片:AFP / Dela P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