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赴港旅遊“亂象”頻發亟需加強監管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記者邰背平 牛琪】內地遊客在港疑因購物問題遭毆不治事件再次引發社會各界對赴港旅遊“亂象”的擔憂。此間人士認為,這類事件既應歸咎於部分業者的不合規運作,也和監管力度不夠緊密關聯,唯有切實加強監管,才能真正減少和杜絕“亂象”。

近年來,從“零負團費”引發糾紛到屢有發生的購物摩擦,內地赴港旅遊“狀況”不斷。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也直言,香港旅遊業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強迫購物,售賣名貴海味、藥材等重量單位標價取巧等。

究其原因,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姚思榮接受亞太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香港旅遊業在經歷“高速膨脹期”後遺留下一些弊病,再加上監管力度欠缺,導致了當前局面的形成。

姚思榮解釋說,香港旅遊業在此前十餘年的快速膨脹期產生了很多問題,為當前的一些頑疾埋下“病根”。2003年內地開通赴港個人遊之後,內地遊客數量連續十年高速增長。在此期間,大批商家專門針對內地遊客心態推出了特定商品與項目,銷量很大、利潤很高,賺錢變得很容易。

而從2013年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將大力整治“零負團費”等行業亂象、維護旅遊者合法權益作為一項重要原則。“由於整治‘零負團費’對到港內地遊客數量造成一定影響,而此時的業界又已習慣了收入豐厚的日子,難以接受客源下滑,部分旅行社便採取變通措施,以低於服務成本接旅行團。”姚思榮說。

於是,一些業者的操作方式變成了以低於服務成本接旅行團,再通過安排購物等方式變相賺取利潤。由於安排購物時常夾雜脅迫或欺詐行為,糾紛和衝突便難免發生。

儘管從數字上看,跟團來港者僅佔內地赴港遊客總人數的一至兩成,然而旅行團中絕大部分是“低價團”或“購物團”,在這些團中發生的消費糾紛事件不在少數,造成的影響也相當惡劣。

更重要的問題在於監管力度的不足。針對近日發生的悲劇事件,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22日指出,政府已要求香港旅遊業議會全速進行調查,務求儘快查明事件有無違反旅遊業議會規則的情況。不過,此間已有評論指出,香港旅遊業議會雖然具有監管旅行社的授權,但實際上是“無牙老虎”,缺乏懲罰違反規則者的權力。

在香港,遊客遇到消費糾紛按官方建議可向旅遊業議會、旅遊發展局或消費者委員會投訴。但據了解,這幾家機構在維權方面均缺乏執行權力。

就此,梁振英22日表示,早前宣佈成立旅遊業監管局,取代現行《旅行代理商條例》,處理旅遊業議會和旅行代理商註冊處負責的規管和發牌工作,以監管旅行社、領隊和導遊,政府目前正加緊草擬工作。

梁振英說,由於草擬內容繁多,需時較原先估計長,旅遊事務處會繼續與律政司做好工作,完成後即提交立法會。

蘇錦樑也表示,旅遊業議會一直努力實施為打擊“零負團費”而設的十項措施,已經懲處了不少有關個案。接下來,政府和旅遊業議會將在現行國家旅遊法和已經推行的十項措施的框架下,繼續與內地有關機構商討加強打擊“零負團費”的措施。

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則於22日透露,已向涉內地遊客被毆致死的香港天馬旅遊公司發出了涉嫌違規信件,要求其按既定程序在14日內解釋。

“不過,相關事件雖然影響惡劣,但終究屬於個別現象,不代表香港旅遊的普遍情況。”姚思榮強調。

此外,作為遊客,對香港的風俗習慣最好也能有所了解,以便減少不必要的糾紛發生。例如,很多遊客在香港購買食材、藥材和貴金屬等產品時,就曾因不了解兩地度量衡標準差異而造成誤會——香港商家大多數以“兩”為度量單位,但是不同於內地的1斤(500克)分為10兩,每兩為50克,香港的標準是1斤(600克)分為16兩,每兩不到40克。

遊客還應提高維權意識,保留好消費憑證,遇到問題及時反映。記者曾嘗試撥打過香港本地的消費者投訴熱線,工作人員可分別用粵語、普通話和英語接受反饋,對遊客維護消費權益能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香港特區政府的重視,也將幫助香港旅遊環境得到改善。22日,梁振英已促請香港旅遊業界高度自律,維護香港作為好客之都的形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