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救市後遺症?政府成1/4主板上市公司大股東

澎湃新聞

text

【亞太日報訊】年初就已進入技術性熊市的日本股市,如今最大的救世主竟是日本政府。

據日經中文網8月30日報道,日本政府資金正在迅速提高對日本股票的持有量,通過包括管理公共養老金在內的日本養老金公積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以及包括央行在內的政府資金,目前已成為四分之一的日本主板上市公司實際最大股東。

GPIF是全球最大的養老金基金,可用資金規模高達130萬億日元。截至2016年3月底,GPIF與日本央行的政府資金持股額度達到約39萬億日元,相比5年前的規模大幅增加了25萬億日元。

日本經濟新聞社統計發現,目前在東證一部(相當於日本的主板)的1970家上市公司中,GPIF與日本央行或已成為474家公司的最大股東。

日經指數從2010年12月30日的10228點,攀升到2015年12月30日的19034點,5年漲幅高達86%。

但是,2016年迄今為止,縱觀各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累計收益率,日本最為不濟。截至8月30日收盤,日經225指數報16725.36點,年內累計跌幅達到12.13%。

日本政府的救市腳步開始加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在7月11日宣佈,將開始實行新的經濟刺激計畫。

不久後的7月28日,日本央行宣佈,將每年買進的股票ETF額度從3.3萬億日元增加到6萬億日元,提升幅度超過80%。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從現在的日本經濟情況和股市表現來看,安倍經濟學及其救市措施都不算成功。

當然,溫傑也指出,年內日本股市的接連下挫也有週邊環境的影響。他解釋:“比如年初的時候,市場擔心歐洲銀行會出問題,避險意識升溫,資金因而流入日元市場,讓日元匯率轉強。日本央行加大量化寬鬆並推出負利率,但日元不跌反升,拖累經濟、出口以及企業盈利,股市也因此受壓。”

事實上,日本政府資金並不是直接買進單個個股,而是通過追蹤ETF的方式持有股票。據Investment Trusts Association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日本央行已持有日本ETF市場60%的份額。

以中國投資者熟悉的優衣庫品牌母公司迅銷(Fast Retailing)為例,該股是日經225指數中權重最大的個股,目前,日本央行的持股比例已經接近五成。

在溫傑看來,雖然持股比例已經高企,但相信安倍政府還是會繼續加倉。

他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說:“我估計,日本政府資金還會繼續買進股票,原因是,第二季度日本經濟增長只有0.2%,遠差於市場預期,當地央行或將在9月份加推貨幣政策,包括買債和買股。這裏也顯示出一個重點,就是日本的量化寬鬆計畫再次加碼的空間相對有限,讓日本經濟的前景比美國遜色。”

那麼,如果政府資金繼續大手筆買進股票,日本股市就真的能夠扭轉乾坤嗎?

野村證券首席戰略投資顧問松浦壽雄此前做出預測,如果日本央行每年如約買入6萬億日元的股票ETF,可以將日經平均指數向上拉升2000點。

短期來看,溫傑也認為,日本股市氣氛向好,如果9月份日本央行真的加碼救市措施,對股市無疑會有利好。

但他坦言,中長線仍然不看好。他說:“中長線日股前景並不吸引人,因為欠缺結構性改革,日本經濟和股市都難寄予厚望。如果投資者持有日股,可以在日經指數升到17500點後賣出,或者在日本央行議息之後出手。”

溫傑補充,日本股市目前對A股市場影響較小。

值得留意的是,不少市場意見認為,日本政府資金介入股市其實存在很大弊端。

由於日本政府資金是買入追蹤指數的ETF,相當於是被動買入,因此,業績不好的公司也會獲得資金增持,這就削弱了資本市場的自身價格發現功能。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師彭懇曾指出,日本政府不應該大量買進股票,GPIF的體量之大,影響市場的可能性很大。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手握股票數量越多,那麼留在市場上的流通股規模就越小,這極容易導致股價劇烈波動。里昂證券分析師Nicholas Smith就在8月21日發表報告稱,日本央行正在讓股市“國有化”,而ETF購買計畫會造成市場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