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輿論認為中美年度對話助力新型大國關係建設

text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五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9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國際輿論認為,中美在對話和磋商中坦誠深入地交換看法,增進了相互了解,達成了廣泛共識,切實推進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

韓國湖西大學中國研究室教授全家霖說,中美兩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符合當今世界的時代要求,是合理且必要的,對於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美對話的過程是雙方進行更緊密交流與合作的過程,有利於雙方了解彼此立場,消釋矛盾和不愉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美對話將人文交流提升到了與戰略和經濟同等水準的位置也是一個重大突破。

韓聯社報道說,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致辭中多次提及“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並表示中美應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的選擇。中美雙方就多領域加強合作達成一致,可謂成果頗多。

印度資深戰略分析家肖普拉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有助於維護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中美兩國雖然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都有相同看法,但分歧可以通過對話和談判來解決。中美兩國都是經濟巨人,如果中美經濟合作能夠很好進行,亞洲地區所有國家都能從中獲益。

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落實去年兩國領導人提出的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行動。雙方就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取得進展,這是兩國經貿合作的歷史性事件,有助於解決中美貿易失衡、人民幣匯率和投資限制等問題。

菲律賓《世界日報》報道,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中美年度對話達成300多項合作成果,取得圓滿成功。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發達國家,中美兩國雖有衝突的一面,但在許多領域,如朝鮮半島無核化、國際反恐、伊朗核問題、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等方面也有利益相同的一面。加強溝通,減少摩擦,對兩國各自的利益顯然是有益的。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說,兩國在經貿領域取得近90項成果,其中最大亮點是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取得進展,但雙方在戰略領域如網絡和海洋問題上仍然膠著,顯示出中美既合作又矛盾的複雜關係。文章表示,希望此次對話是中美關係進入“緩和期”的開始。

德國《世界報》援引美國國務卿克裏的話說,中美兩國的利益大於分歧,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不斷加強合作,在阿富汗和中東局勢等外交政策領域,兩國的合作比以前更好,加強軍事合作的對話正在深入發展。《世界報》還援引美國財長雅各布·盧的話說,此次對話取得了“真正的進展”。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說,中美雙方達成一致,兩國元首將繼續保持經常性溝通,同意加強在反恐、執法、反腐、海關、漁業、海事、能源與氣候變化、安全等領域的合作。(完)